[实用新型]双重沸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9800.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刚;卢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瑞泽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B1/00 | 分类号: | B0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油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炼化装置“双重沸器”的布置。
背景技术
重沸器是石油化工装置中常见的一种用来提高塔底液相气化率的设备。随着石化装置对能源消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装置设计时,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双重沸器”模式。在装置开工时,使用其中的一台,以蒸汽介质作为热源,对塔底液相进行加热;正常操作时,使用另外一台,以装置内的工艺流体介质作为热源,对塔底液相进行加热,不再使用蒸汽,以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目前,该模式的常规的设计方案是两台重沸器分别布置于塔两侧,以某公司14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脱庚烷塔C402为例,脱庚烷塔重沸器E402A/B分别布置于距离塔4m的两侧,参考图1。
采用这种设计模式时,从工艺设计的角度来考虑,要求连接塔与重沸器的管线阻力最小化,做到尽量短而直。而从管道设计的角度考虑,由于重沸器的管线直径比较大,温度较高,柔性差,为了满足管线应力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双重沸器“一开一停”、“一冷一热”对设备管口的影响,要求管线要通过一定得自然弯曲来满足管道柔性的要求。两个设计专业相互矛盾的要求往往造成实际装置中出现重沸器阻力降过大,或者管道法兰面泄露等问题。
如何解决工艺设计和管道设计之间相互矛盾的要求,就成了双重沸器布置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双重沸器布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双重沸器设备,其既能保证工艺设计要求,又能保证管道设计要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两台重沸器壳程串联布置;
2.位于下方的重沸器,底部设一个入口,与塔底液相出口管道连接,顶部设两个出口,与位于上方的重沸器的两个底部入口连接;位于上方的重沸器顶部设一个出口,气相经该出口最终进入塔体;
3.两台重沸器管程设相互独立的出入口,以便可以使用不同的热源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重沸器设备,其包括一上一下布置的两台重沸器,位于下方的重沸器底部设有一个塔底液相入口,顶部设有两个出口,与位于上方的重沸器的两个底部入口连接;位于上方的重沸器顶部设有一个气相出口;两台重沸器的管程设有相互独立的出、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优地,前述的双重沸器设备,其中位于上方的重沸器底部和位于下方的重沸器顶部之间还包括固定连接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重沸器设备后,既满足了工艺设计对管线“尽量短而直”的要求,又满足了管道设计对管线的应力要求,保证双重沸器及其管线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转。同时,减少了管子、管件、支架的设计数量,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某公司14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脱庚烷塔C402与脱庚烷塔重沸器E402A/B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重沸器设备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E402A脱庚烷塔重沸器 20:E402A/B脱庚烷塔重沸器
30:C402脱庚烷塔
1:塔底液相入口 2:气相出口
3:工艺流体入口 4:工艺流体出口
5:蒸汽入口 6:凝结水出口
7:出口 8:入口
9:固定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重沸器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瑞泽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瑞泽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9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
- 下一篇:铝箔聚酯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