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LTE系统的基站射频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0130.4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7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马鑫;李莉莉;苏洁;刘传利;陈永欣;杨波;刘菁;何桂立;史德年;秦岩;魏哲;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lte 系统 基站 射频 测试 | ||
1.一种适用于LTE系统的基站射频测试系统,连接待测基站,用于测试所述待测基站的射频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频谱分析仪、信道模拟器、有用信号生成器、干扰信号生成器、宽带信号生成器、功率计、主控计算机及射频箱;其中,
所述主控计算机连接所述频谱分析仪、信道模拟器、有用信号生成器、干扰信号生成器、宽带信号生成器、功率计及射频箱;所述射频箱连接所述频谱分析仪、信道模拟器、有用信号生成器、干扰信号生成器、宽带信号生成器、功率计及所述待测基站;所述功率计连接所述宽带信号生成器;其中,
所述信道模拟器,用于模拟移动通信的多径衰落信道;
所述有用信号生成器,用于产生有用信号;
所述干扰信号生成器,用于产生干扰信号;
所述宽带信号生成器,用于生成宽带信号;
所述功率计,用于测试所述宽带信号的功率;
所述射频箱包括:开关、负载、单向器、耦合器、衰减器、合路器、多频合路器及射频接口;其中,
所述开关连接所述负载、单向器、耦合器衰减器、合路器、多频合路器及射频接口,用于切换测试通路;
所述射频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待测基站、频谱分析仪、信道模拟器、有用信号生成器、干扰信号生成器、宽带信号生成器、功率计;
所述频谱分析仪,用于测试所述待测基站的射频数据,并显示测试结果;
所述主控计算机,用于控制所述射频箱的开关、频谱分析仪、信道模拟器、有用信号生成器、干扰信号生成器、宽带信号生成器及功率计,并用于控制测试流程及显示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箱包括:常规测试射频箱;其中,所述常规测试射频箱包括:
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第三射频接口、6dB耦合器、6dB衰减器、10dB衰减器、20dB衰减器、30dB衰减器、40dB衰减器、第一单向器、第二单向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及两个负载;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连接所述6dB耦合器的输入端,所述6dB耦合器的直通输出端连接所述6dB衰减器的一端,所述6dB衰减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所述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分别至少包括5个不动端,所述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之间对应的每一对不动端分别连接40dB衰减器、30dB衰减器、20dB衰减器、10dB衰减器及跳线,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接口;
所述第三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动端,所述第三开关及第四开关分别包括4个不动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不动端通过跳线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三不动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不动端连接一负载,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四不动端连接另一负载,所述第四开关的动端连接所述6dB耦合器的耦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测试射频箱还包括:第四射频接口、第五射频接口、第六射频接口、第七射频接口、第八射频接口、第三单向器、第四单向器、第五单向器、第六单向器、第五开关、第六开关及合路器;其中,
所述第四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单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一不动端,所述第五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单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另一不动端,所述第六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五单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单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一不动端,所述第七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六单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六单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另一不动端,所述第五开关的动端及第六开关的动端连接所述合路器的输入端,所述合路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射频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器、第三单向器、第五单向器为频段800-1000MHz的单向器;
所述第二单向器、第四单向器、第六单向器为频段1710-2700MHz的单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01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PARP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
- 下一篇:苯并异噁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