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形态微生物聚集体自养脱氮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0447.8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6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宇;张树军;张亮;甘一萍;孟春霖;杨岸明;陈刚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态 微生物 聚集体 自养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化法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以厌氧氨氧化技术为核心处理中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装置。本装置适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脱水液等高氨氮、低碳氮比的废水。
背景技术
氮素污染是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污水处理与再生回用的关键症结,如何经济高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素污染物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研究热点,我国2002年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出水水质为氨氮小于5mg/L,总氮小于15mg/L。“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氨氮总量减排10%的目标。根据新增的约束性指标,如何实现氨氮减排的目标还需在实践中探索。
目前应用最多的污水脱氮工艺为硝化反硝化工艺,该工艺先通过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传统的污水脱氮工艺操作复杂、运行费用高、并产生大量反硝化污泥,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多种新型脱氮工艺,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反硝化除磷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等,其中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目前公认的最经济高效的污水脱氮工艺,其核心是通过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大大缩短了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反应流程,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脱氮过程中不需要有机碳源;硝化过程只需将1/2的氨氮氧化至亚硝酸盐,约节省曝气能耗50%;厌氧氨氧化菌为化能自养菌,在脱氮过程中污泥产量仅为传统硝化反硝化污泥产量的10%左右,大大节省后续污泥处置费用;另外,厌氧氨氧化技术还有脱氮负荷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有点。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可较大幅度节省运行费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可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环境效益明显。
厌氧氨氧化工艺拥有着诸多的技术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但如何将厌氧氨氧化技术推广应用一直是世界难题,厌氧氨氧化菌世代生长时间非常长,为11天左右,而且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初期污泥流失严重,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异常困难,世界上第一座厌氧氨氧化工程启动时间为3年,超长的启动周期限制了该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为了缩短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时间,需提高反应器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持留能力,使厌氧氨氧化菌得到快速富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形成颗粒污泥或投加新型生物填料可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持留能力,但目前此技术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包括:①厌氧氨氧化菌产气能力较强,因此导致颗粒污泥不易沉降,易随出水流失;②单纯的生物膜工艺厌氧氨氧化菌挂膜时间较长,微生物量较低,反应器处理能力难以提高,且生物膜易脱落,不易储存及新建工程接种。
综上,目前厌氧氨氧化技术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在反应器内富集高浓度的厌氧氨氧化菌;如何降低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菌的流失风险,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如何降低厌氧氨氧化工程接种难度,增强工程的可复制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利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多形态微生物聚集体自养脱氮一体化装置,该装置通过颗粒污泥与生物膜强化了厌氧氨氧化菌在反应池内的滞留能力,使厌氧氨氧化菌得到快速富集,将整个厌氧氨氧化处理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至3-6个月,颗粒污泥较高的生物量浓度进一步增加了厌氧氨氧化菌总量,可获得更高的脱氮效率;而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膜弥补了悬浮污泥与颗粒污泥易流失的弊端,使整个处理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并利用悬浮污泥中氨氧化菌的短程硝化作用,完成亚硝化过程;整个装置充分将悬浮污泥、颗粒污泥与生物膜发的优势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反应器结构和水力流态为不同功能的微生物提供的适宜生长环境,实现装置的快速启动与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04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投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发泡水泥切割用转向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