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手烟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1095.8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帮春;吴群雄;李会芹;陈帮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3C3/40;A24F1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朱俊峰;时立新 |
地址: | 45000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手烟 净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或办公用过滤吸收二手烟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二手烟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ETS),既包括吸烟者吐出的主流烟雾,也包括从纸烟、雪茄或烟斗中直接冒出的侧流烟,也就是指吸烟的人所呼出的气体和香烟本身燃烧时的烟雾的俗称。二手烟中包含4000多种物质,其中包括40多种致癌物质,如被不吸烟的人吸进体内,亦可能和氡气的衰变产物混合一起,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手烟问题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小型化家用办公室用吸收二手烟装置已经走上了推广应用的阶段。常规的吸收二手烟装置,通常是通过排风扇排出户外,进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但这种方法效果并不好,同时排到户外对环境危害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吸收并中和二手烟、有效保护环境的二手烟净化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二手烟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机壳、电机和扇叶,机壳轴向水平设在底座上,底座内设有抽拉式烟灰缸,机壳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和防护网罩,机壳内径向设有过滤网和具有通孔的安装板,电机设在安装板中央,扇叶设在电机的主轴上并临近防护网罩,机壳内在盖板与过滤网之间形成烟尘吸附腔,盖板和过滤网上分别设有位于烟尘吸附腔内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底座侧部设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头,电源插头分别与电机、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电连接,机壳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排气口临近盖板且与烟尘吸附腔连通,机壳在排气口处设有上活性炭过滤塞,进气口临近过滤网且将烟尘吸附腔与烟灰缸连通,机壳在进气口处设有下活性炭过滤塞。
所述盖板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到机壳端部,正电极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到盖板上,电源插头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到底座上,防护网罩通过第四螺钉固定在机壳端部,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整体均为螺旋形盘状结构,负电极片的侧部设有齿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扇叶的转动由电机控制,所以每次使用前,打开电源开关,电机带动风扇转动,风扇转动过程中吸取附近烟雾,烟雾通过防护网罩、具有通孔的安装板、过滤网被吸收到烟尘吸附腔内,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形成静电场,含尘烟气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分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正电极片表面,尘粒吸附到正电极片被收集。机壳顶部开有排气口,有效的达到气体循环,排气口处设置的上活性炭过滤塞以确保排出的空气洁净。工作停止后,关闭电源开关以节电。
抽烟时,把烟灰缸拉出,将烟灰弹入烟灰缸,抽完后将烟头放入烟灰缸,然后将烟灰缸推入到底座内,烟头残留的气体通过下活性炭过滤塞的净化进入烟尘吸附腔内,最后通过排气口排出。
盖板与机壳、正电极片与盖板,电源插头与底座、防护网罩与机壳均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这样便于拆卸以清理机壳内的灰尘。
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整体均为螺旋形盘状结构,这样可以扩大负电极片的侧部设有齿状结构,这种结构便于聚集电荷并扩大吸附面积。
本实用新型采用静电除尘的原理吸附二手烟中的烟尘,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利用活性碳的强吸附性对未能被静电除尘吸附的二手烟进行吸附。由于使用静电除尘和活性碳双重吸附可以有效的对二手烟进行吸收。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采用风扇吸收和静电、活性炭中和一体化作业,具有环保和健康的优点,非常适合家居办公室使用,小巧轻便,并便于人们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当中正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当中负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1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