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1195.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邹定国;徐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常昊发柴油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35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发动 机油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早期的各类发动机的油底壳与机体密封均采用在其接触面上加密封垫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靠性差,时常发生漏油现象。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自密封油底壳,主要由油底壳、密封材料组成,密封圈与油底壳结合为一体,在密封圈与机体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筋。这种结构形式的油底壳通过密封筋使密封性能可靠。然而,通常使用的密封圈是一个环形圈,密封圈只对油底壳与机体的结合面进行密封,当密封圈的内侧老化失效后,由于外侧没有相应的封闭措施,因此仍然会发生漏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能长久有效的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结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结构,包括油底壳、密封圈,油底壳的与机体结合的端面上设有凸起,密封圈的一端位于油底壳的与机体结合的端面上,所述密封圈的内壁面上设有包容机体端部的周面的环形槽,密封圈的与油底壳结合的端面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油底壳上的凸起配合。
采用了上述方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面上设有包容机体端部的周面的环形槽,密封圈的与油底壳结合的端面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油底壳上的凸起配合。通过环形槽将机体进行容纳,密封圈对机体形成了包覆作用,加上密封圈上的凹槽与油底壳上的凸起进行配合,密封圈相当于对油底壳的端面也具有包覆作用,因此,当密封圈的内层失效后,两处的包覆使密封圈对机体以及油底壳的外层密封仍然有效,以至于不会出现漏油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油底壳的与密封圈连接的端部的周面上设置一个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油底壳的端面铰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铰接,第二连接板压在密封圈上。通过压紧装置对密封圈产生的压力作用,使密封圈的受力均匀,避免密封圈在轴向发生松动,使密封圈的密封作用长久有效。
所述凸起呈半圆状。这种形状的的凸起可以与密封圈形成紧密贴合,以增强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中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为油底壳,2为密封圈,3为凸起,4为环形槽,5为第一连接板,6为第二连接板,7为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结构,包括油底壳1、密封圈2。油底壳1的与机体7结合的端面上设有凸起3,凸起3呈半圆状。密封圈2的一端位于油底壳1的与机体结合的端面上。所述密封圈2的内壁面上设有包容机体端部的周面的环形槽4,密封圈2的与油底壳结合的端面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油底壳上的凸起配合。所述油底壳的与密封圈连接的端部的周面上设置一个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5的一端与油底壳1的端面铰接,第一连接板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6铰接,第二连接板6压在密封圈2的另一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常昊发柴油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常昊发柴油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1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