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芯直径测控装置的锂电池电芯卷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2067.8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欣;王千秋;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 直径 测控 装置 锂电池 卷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芯直径测控装置的锂电池电芯卷绕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其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直径和极片卷绕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卷绕长度越长,电芯直径越大。
目前在普通卷绕机上生产的电芯,是依据卷绕长度来作为电芯直径的控制标准,当卷绕长度达到设定长度时,切断极片。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设定了相同的卷绕长度,但由于不同批次的极片张力和卷绕机本身的张力不同,使得最后得到的电芯直径并不一致。所以采用设定卷绕长度方法所生产的电芯,其直径的一致性差,过大的电芯,无法入壳,过小的电芯,入壳之后晃动严重,影响电芯生产工艺的确定,并且需要手工测量每一个卷绕结束之后的电芯直径,操作繁琐不科学,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电芯直径测控装置的锂电池电芯卷绕机,有利于提高电芯的一致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电芯直径测控装置的锂电池电芯卷绕机,包括正在卷绕的电芯和用于切断电芯极片的切刀;切刀位于正在卷绕电芯的极片进口处,还包括内置红外探头的红外检测装置;红外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正在卷绕的电芯直径最大处的两侧;红外检测装置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切刀切断电芯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普通卷绕机上增设电芯直径测控装置,自动控制电芯卷绕的直径,提高电芯直径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电芯直径检测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中,1-电芯,2-红外检测装置,3-切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锂电池电芯卷绕机上安装电芯直径自动测控装置,该装置可以提高电芯的一致性。其中两个内置红外探头的红外检测装置2分别设置在正在卷绕的电芯1直径最大处的上下两侧,在电芯卷绕的过程中用红外检测装置2对电芯1进行全程监测,当电芯1的卷绕直径达到设定值时,切断电芯极片。
具体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两个内置红外探头的红外检测装置2的距离为H,其中上端红外检测装置到电芯1的测量距离为h1,下端红外检测装置到电芯的测量距离为h2,电芯卷绕直径D=H-h1-h2,当D值达到设定值,红外检测装置2即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切刀3动作,切断极片,将预留段卷绕完毕,随即进入下一工位。
本实施例依据卷绕过程中电芯直径大小作为切断极片的标准,用红外检测装置在电芯尾部监测的同时,记录当前电芯的直径。如果直径数值在设定精度范围内,电芯卷到切刀处,立刻切断极片,将最后预留的极片卷绕完毕即可,该预留长度是确定的,偏差很小并在精度范围内。该方法确保每一个生产出来的电芯直径相同,大小均一,保证所有电芯都能够顺利入壳,从而提高了电芯的一致性,有利于产品的产业化。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
1.快速测直径,确定了每一个电芯的直径在精度范围内,从而省去了人工用卡尺测量每一个电芯直径的工序;
2.确保每只电芯准确入壳,体积上保持一致性;
3.每一个电芯的直径范围偏差减小,有利于提高电芯的注液量、总质量,为电芯成组提供可靠的保证;
4.容易实现锂电池组装线的自动化,减少报废,降低成本,减少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20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