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钒电池的自动极性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2705.6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新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自动 极性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钒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钒电池的自动极性转换器。
背景技术
如今钒电池充电设备端口极性没有统一,各生产厂家按自己的方式生产的充电设备有的极性相同、有的极性相反,而市场上的充电器输出端口极性固定,当充电器输出端口极性与充电设备相同时可正常充电,当充电器输出端口极性与充电设备相反时不能正常充电,甚至将充电器和充电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的钒电池的自动极性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第一输入端、电池第二输入端、充电器正极输出端、充电器负极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电池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第三MOS管的漏极、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池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三MOS管的栅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和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器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器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第四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转换充电设备极性,同时调整输出端口极性与充电设备相同,正常给充电设备充电,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第一输入端BAT1、电池第二输入端BAT2、充电器正极输出端U1、充电器负极输出端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电池第一输入端BAT1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栅极和第四MOS管M4的栅极连接,电池第二输入端BAT2分别与第一MOS管M1的栅极、第三MOS管的栅极M3、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MOS管M2的漏极和第四MOS管M4的漏极连接,充电器正极输出端U1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和第二MOS管M2的源极连接,充电器负极输出端U2分别与第三MOS管M3的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假设电池第一输入端BAT1为正极输入端,电池第二输入端BAT2为负极输入端,因为四个MOS管之间相当于桥堆,所以下面低电压,上面高电压,下面低电压,那么第二MOS管和第四MOS管栅极得到正压导通,同理,上面高电压,那么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的栅极得到负压导通,最后,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假设做充电极性转换,为防止第一MOS管M1和第四MOS管M4不能形成导通,所以加入2个电阻,阻值选择为300K,上电后电池第一输入端BAT1将高于右端电池第二输入端BAT2的电压,平衡破坏,MOS趋于稳定,此电路可用于替换常见整流桥,所以基本不会损失能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2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