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叶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4152.8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金烈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烈水 |
主分类号: | E05F5/06 | 分类号: | E05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张兰海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叶阻尼器,可广泛应用于家具、洁具、各种门盖等开启和关合时的缓冲缓降阻尼器,可防止门盖撞击破裂,不产生下落时碰撞噪声。
背景技术
在阻尼器和缓冲器应用领域内,如家具、卫浴、洁具中,需要上下打开的门或盖子,如马桶盖板等,普遍采用的是轴与套的直接铰轴连接,在门盖开启或放下时,因为门盖重力的作用,会发出很大的撞击声,或造成击碎;现有技术有采用弹簧缓冲的,但久用后因弹力失较而无法使用,或因锈蚀致使用寿命短;目前该领域已在研发一种阻尼器来缓冲门盖的启闭,应用液压的原理实现门盖启闭时的缓冲功能,但国内外有关此类阻尼器的设计很不理想,要么缓降速度太快或太慢,要么使用时间不长久、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启快速和闭合平稳且能大幅提高使用寿命的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叶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转轴,其特征在于:转轴分为插入筒体的内含段、露出筒体的外露键轴段以及内含段和外露键轴段之间的轴肩,轴肩上设置有轴肩密封圈,筒体的顶端用密封盖密封;密封盖有中心孔,外露键轴段与密封盖的中心孔密合相配;筒体的内壁设有两条对称的筒筋,筒筋上设置有T形密封条;内含段外表也设置有两条对称的轴筋,内含段插入筒体后,筒筋将筒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等容积的密封腔,而轴筋则将密封腔分成两组可变容积的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轴筋上有轴筋双孔,轴筋上套有门叶,门叶为双门,第一门叶上有门叶单孔,第二门叶上有门叶双孔,轴筋与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之间留有空隙,第一门叶的门叶单孔与轴筋上的轴筋双孔为错位,第二门叶的门叶双孔与轴筋上的轴筋双孔为正对;筒体底端面在两个密封腔内各有一个筒体牛角槽,轴肩内端面在两个密封腔内也各有一个轴肩牛角槽,筒体牛角槽与轴肩牛角槽的槽宽度沿同一旋转方向上渐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下述方式实现:轴筋顶端为圆弧面,轴筋与第一门叶的接触面与轴筋的中心线有一倾斜角。
门叶套接轴筋顶端的内凹面与轴筋顶端为圆弧面曲率相同;第一门叶面向第一密封腔的侧面与筒体内壁接触部位设计成圆弧面,形成一尖角状。
筒体牛角槽和轴肩牛角槽随着宽度的增加,深度也在增加。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是:安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门盖开启速度快,下降速度平稳匀速,不产生撞击声,达到了缓降缓冲的功能,且大幅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叶门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牛角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各标号的具体名称:
转轴1(外露键轴段1.1、内含段1.2、轴筋1.21、轴筋双孔1.211、轴肩1.3、轴肩牛角槽1.31)、筒体2(筒筋2.1、筒体牛角槽2.2)、密封盖3、密封腔4(第一密封腔4.1、第二密封腔4.2)、门叶5(第一门叶5.1、门叶单孔5.11、第二门叶5.2、门叶双孔5.21)、轴肩密封圈6、T形密封条7。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一种双叶阻尼器,包括筒体2和转轴1,其特征在于:转轴1分为插入筒体2的内含段1.2、露出筒体2的外露键轴段1.1以及内含段和外露段键轴之间的轴肩1.3,轴肩1.3上设置有轴肩密封圈6;筒体2的顶端用密封盖3密封,密封盖3有中心孔,外露键轴段1.1与密封盖3的中心孔密合相配,内含段1.2、轴肩1.3、筒体2的内壁合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充满阻尼油。
筒体2的内壁设有两条对称的筒筋2.1,筒筋上设置有T形密封条7;内含段1.2外表也设置有两条对称的轴筋1.21,内含段1.2插入筒体后,筒筋2.1将筒体2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等容积的密封腔4,而轴筋1.21则将密封腔4分成两组可变容积的第一密封腔4.1和第二密封腔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烈水,未经金烈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41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