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伪扣环专用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7132.6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2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天学;侯冰峰;江勇;韩光;任剑波;刘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7/00 | 分类号: | B65B6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扣环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工具,尤其是一种防伪扣环专用钳。
背景技术
目前陶瓷瓶类高端白酒的包装瓶的开启防伪多采用金属防伪扣环,该扣环多为两种结构,一是外凸式防伪扣环,扣环由两个半圆组成,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呈铰链结构,另一端均有外凸,且外凸的头部有倒挂齿,锁紧片装上后,与倒挂齿吻合,从而不能无破损开启,实现防伪功能;另外一种是内嵌式防伪扣环,扣环由两个半圆组成,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呈铰链结构,另一端的内侧有相吻合的倒挂齿。在酒类包装生产时,两种防伪扣环均卡在瓶口处,通过向内挤压,使得两个半圆卡件闭合,不同的是第一种防伪扣环,需要在夹紧状态下,安装锁紧片,第二种防伪扣环在夹紧状态下直接扣死。现在该类需要防伪扣环的产品生产时,由于传统的夹钳在夹持防伪扣环时容易打滑,而且还容易损伤扣环表面,因此均采用手工夹紧的方式,即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夹紧扣环,用力挤压,使得扣环紧闭,该操作员工劳动强度大,易造成手肌酸痛,且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夹持时打滑的防伪扣环专用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防伪扣环专用钳,包括相互对称铰接的两根功能杆,铰接点将功能杆分为钳头与手柄两部分,所述钳头呈弧形,并且两个钳头的内弧面相对设置,所述钳头的端部设置有倒齿,并且两个钳头的倒齿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功能杆的手柄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钳头的内弧面为光滑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钳头的内弧面设置有一层光滑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倒齿结构,因此当两个钳头闭合时,倒齿就能起到阻挡的作用,即在夹持防伪扣环时防伪扣环被倒齿所阻挡,因此实现了防滑的功能。同时,钳头的内弧面为光滑面,这样在夹扣防伪扣环时就不容易损伤其表面。两个手柄间加上弹簧,便于钳子虎口自行张开,便于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功能杆1、钳头2、手柄3、倒齿4、弹簧5、铰接点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对称铰接的两根功能杆1,铰接点6将功能杆1分为钳头2与手柄3两部分,所述钳头2呈弧形,并且两个钳头2的内弧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2的端部设置有倒齿4,并且两个钳头2的倒齿4相对设置。钳头2的倒齿4,可防止夹紧时,扣环滑脱,紧紧抱住扣环,最终夹紧扣环。同时还可以设置弹簧5,弹簧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功能杆1的手柄3上。在松开手柄3后,钳子虎口在弹簧5的作用下自行张开,便于连续生产。钳头2的内弧面为光滑面,钳头2内部光滑不易划伤防伪扣环,半圆形的钳头2,既能夹紧瓶盖两侧,又能方便钳头2夹住扣环和放开扣环。
为了更好的避免划伤扣环,所述钳头2的内弧面设置有一层光滑橡胶层。光滑橡胶层既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而且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防止划伤扣环。
与常规的钳子比较,常规的钳子虎口较小或是带有防滑齿,不能夹紧防伪扣环,或容易造成扣环外观磨伤。本专用钳的钳头2内侧为光滑圆弧,既能夹紧扣环,又不至于磨伤扣环。该钳子由手柄3、弹簧5、连接轴和钳头2四部分组成,一副手柄3,用于握持。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手柄3,便于更加安全和舒适的握持。连接轴,这是钳子的连接轴点。连接点必须活动平稳,没有任何的松动,便于单手轻松地打开或者闭合钳子。钳头2内侧光滑,闭合后呈半圆状,钳头2内侧受力于扣环,使扣环闭合。手柄3间安装后弹簧5,当闭合后可以自行弹开。绞接结构采用对接式绞接,在钳子中部相互对接安装。根据两个手柄3杠杆的原理设计的,将较小的外力(如施加在手柄3上的手力)转化成较大的力,使得钳子能有效地夹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7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