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防眩目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7418.4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东方科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F1/1333;G02B5/23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范烁;李洪福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眩目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防眩目眼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光致变色和电致变色的眼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各种护目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安全和舒适的体验。特别是自动防眩目眼镜具有比普通的太阳眼镜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汽车驾驶护目眼镜、电焊眼镜或汽车自动调光遮阳板的原理都是电致调光将环境光的强度或光谱的剧烈变化调制到人眼舒适的范围。
电致自动防眩目眼镜开发历史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显示行业起步开始,就有许多利用类似于显示光调制的自动防眩目眼镜方案提出。由于器件光调制性能的限制,自动防眩目眼镜的应用并不顺利。经过近30年左右的发展,自动防眩目眼镜才真正迎来实用化的商品。最早实用化的应用是电焊行业防弧光的电焊眼镜或面罩,而后是立体显示的3D眼镜,再后来是自动防眩目眼镜。从这些项目的成熟过程分析,其技术大背景是液晶显示器件的成熟,特别是响应速度的提高。
随着大规模的3D眼镜工业化生产,使得液晶眼镜无论从外观、重量和佩戴舒适度方面都慢慢为人们所接受。很自然的防眩目的液晶眼镜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为改善航空安全的光致盲问题,佩戴自动防眩目眼镜是一个解决方案之一。飞行员在强光照射后会短暂失明,这就是光致盲效应。对自动防眩目眼镜的主要技术要求是(1)保证飞行安全,材料不加电时的状态是亮态;(2)亮态要达到55%的透过率;(3)对比度要求3:1以上;(4)成像清晰,像差小;(5)使用塑料基板,还有许多其它要求在此不一一列举。最后论证的结果就是使用垂直取向的染料液晶,否定了电致变色、带偏光片的液晶显示方式。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垂直取向的染料液晶。同时自动防眩目眼镜,在军事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也是解决光致盲问题,如激光武器,或爆炸的高亮度强光等等。
理想的自动防眩目眼镜是透明状态接近100%,关闭状态不透光接近0,响应速度随着环境光的变化接近毫秒级,但是目前的技术很难实现。现有的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水平,因镜片对光线的透过率无法随着环境变化达到理想关断或透明,在亮态环境下,如强烈阳光,自动防眩目眼镜具有良好防眩目效果时,夜晚的路灯等昏暗光线下,由于透明度不足反而无法提供足够的透过率,容易对于行动或行车造成危险,或佩戴感受不良;反之,在暗态环境下,自动防眩目眼镜具有良好透明度时,由于关断效果不良反而无法提供足够的防眩目效果,容易对于眼睛造成伤害,或佩戴感受不良。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随着环境光线强弱变化而自动改变透过率的镜片,能够于强光下降低光线的强度以维持视觉舒适,更能够于昏暗光线下提供高透过率,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CN101419301A,通过改变光致变色材料实现上述特性的变更。CN1641457A和CN101334566A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解决电致变色膜寿命的方案。CN85202443U提供一种液晶电子遮光眼镜。类似的实用新型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电致变色主要问题是功耗大,无法作为电池供电的自动防眩目眼镜,在自动防眩目眼镜方案中很难应用。
光致变色眼镜为人们所熟知,在日常生活中眼镜获得广泛的应用。尽管其光强可以随着光强变化,但是其主要问题是:(1)在特定光强下,变色强度是固定的;(2)对某些波长不敏感;(3)变色需要一个阈值光通量。
综上所述,这些实用新型都无法解决环境光发生剧烈变化,如白天太阳光直射,夜晚路灯照明下光强成千上万倍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如何实现防眩目的问题。光致变色镜能解决强光对眼镜的防护要求,但是对眩目光防护作用弱。因为眩目光是相对光强变化的视觉感受,昏暗环境下的眩目光绝对光通量比较小,不足以快速的使光致变色镜片变色。液晶自动防眩目眼镜,分偏光类和非偏光类两种,偏光类的自动防眩目眼镜比较适合白天的强光环境,暗态较暗,亮态较暗,非偏光类适合夜间佩戴,暗态不暗,亮态较亮。偏光眼镜由于滤掉一个光学分量,容易产生眩晕感。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东方科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东方科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74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