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手术内窥镜多用途定向治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7753.4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楠;王雪明;李娜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A61B10/06;A6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内窥镜 多用途 定向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内窥镜多用途定向治疗器,基于在注射针既有注射止血、喷洒染色的功能基础上,合并有钳取组织病理的功能,可以在一次性染色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取材的工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消化内窥镜下有注射针和活检钳,这两种器械可以分别注射止血和喷洒染色,但不能钳取病理标本。活检钳可以钳取病理标本,并且热活检钳亦有治疗的作用。这二者的作用分别独立,只能分项完成各自的任务,手术繁琐,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创手术内窥镜多用途定向治疗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注射针和活检钳功能独立,需要分别进行,手术繁琐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手术内窥镜多用途定向治疗器,包括操作部、中间部及功能部,操作部和功能部分别连接在中间部的后端和前端,所述的功能部包括活检钳和连接在活检钳与操作部之间的操作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细导管和连接在其前端的注射针,该注射针位于功能部内;该细导管穿过中间部内部从所述的操作部穿出。
所述的细导管的外径为0.5-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目前已有的内窥镜的活检孔道内,由现有的肠镜带针活检钳换做带针导管活检钳,在常规活检钳内里套入一细导管,微导管顶端固定一注射针,具有注射、病检及热活检钳的多种治疗功能,不需要分次操作,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部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手术内窥镜多用途定向治疗器,包括操作部1、中间部2及功能部3,操作部1和功能部3分别连接在中间部2的后端和前端,所述的功能部3包括活检钳32(包括安装活检钳32的底座31)连接在活检钳32与操作部1的操作手柄12之间的操作线4;中间部2一般为螺旋弹簧管;操作部1由主手柄11和滑动套在主手柄11主管上的操作手柄12组成。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超滑导管5和连接在其前端的注射针7(包括针座6),该注射针7位于功能部3内(在活检钳32的旁边);该超滑导管5的后端穿过中间部2的内部从所述的操作部1的主手柄11穿出。
所述的超滑导管5的外径为0.5-1.0mm,约占内窥镜孔道孔径的五分之一。
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部和中间部通过现有的内窥镜的活检孔道输送到病灶,超滑导管5的后端与注射器的出口连接。注射针7和活检钳32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楠;王雪明;李娜,未经李楠;王雪明;李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7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雾喷头以及液体喷雾器
- 下一篇:一种医用电子监护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