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投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9597.5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宁东 |
主分类号: | G07F5/02 | 分类号: | G07F5/02;G07F1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投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投币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投币器通常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该投币器包括一用于暂存待检测的币的暂存盒,将币从暂存盒的投币口投入,通过一检测装置实现自动筛选,将不符合要求的币从退币通道推出;将符合要求的币从收币通道进入到储壁箱内。然而现有的暂存盒内部表面通常为一平整的平面,当所投入的币上沾有灰尘或者水等物质时,该币进入到暂存盒内检测完毕后,容易粘附在暂存盒的内壁上,出现卡币的现象,从而导致投币器出现故障。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不容易卡币的电子投币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投币器,包括一外壳、一用于暂存待检测的币的暂存盒;所述暂存盒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暂存盒包括一第一盒体、一第二盒体、两个挡币组件;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对齐设置,且在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盒体的中间开设有两个长条状的通孔;该两个通孔呈倒置的“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个用于防止币粘附在暂存盒内的凸点,该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间隙;各挡币组件均安装在第一盒体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内,且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凸点为半球状或者圆锥状。
优选地,各挡币组件分别包括一活动杆及固接在活动杆一端的挡板;各活动杆活动地安装所述第一盒体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内,且与所述第一盒体的外表面垂直;各挡板分别穿插在两个所述通孔内,且该两个挡板呈倒置的“八”字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的上端开设有一投币口,下端开设有一个假币出口与一个真币出口。
优选地,该电子投币器还包括一推杆,该推杆上凸设有一推柱;所述推杆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的外表面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推柱与所述推杆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外表面的上端凸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推杆连接的凸轴,且该第一盒体上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上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凹形孔,该凹形孔的下端设置有一楔形的凸台;该凸台的上表面相对所述第二盒体的上端边缘向下倾斜;所述凹形孔与限位孔对齐设置。
优选地,所述推杆一端的端部枢接至所述第一盒体凸轴上;所述推柱穿过所述限位孔,并延伸至第二盒体的凹形孔内,且与凸台的上表面抵持。
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的内表面凸设有四个凸块,各分别设置在与其对应的两个通孔的上端以及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投币器,包括一外壳、一用于暂存待检测的币的暂存盒;所述暂存盒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暂存盒包括一第一盒体、一第二盒体、两个挡币组件;所述第一盒体的中间开设有两个长条状的通孔;该两个通孔呈倒置的“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个用于防止币粘附在暂存盒内的凸点,该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间隙;各挡币组件均安装在第一盒体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内,且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通孔,所述挡板组件用于将投入该电子投币器内的币加持住,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对投入的币进行检测,实现真正防伪的功能。且在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若干凸点,该凸点用于防止币粘附在暂存盒内,从而降低卡币的风险。
另外,在所述第一盒体的上方设置有一推杆,该推杆上凸设有一推柱,当所述投币器内出现卡币现象时,可通过手动按压推杆,增大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彻底解决卡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投币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投币器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挡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宁东,未经谢宁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9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导电膜形成方法、铜微粒分散体和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