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虹吸座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638.4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郭跃华;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飞宇 |
主分类号: | E03D3/10 | 分类号: | E03D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虹吸 座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座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虹吸座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虹吸座便器,因其具有排污能力强、洗净面大、冲水噪音小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种虹吸座便器,也有如下不足之处:耗水量较大。为了克服这个不足之处,市面上又出现了一种负压虹吸座便器,其是在虹吸座便器的排污管道内设置制造负压,加速虹吸形成而完成冲刷。这种负压虹吸座便器在同样冲刷功能的基础上,相比传统的虹吸座便器用水量更少。然而,即便如此,这种负压虹吸座便器在市面上却一直得不到普及。这是因为现有技术的负压虹吸座便器,其用于制作负压的吸气腔室通常是在陶瓷水箱内嵌置一个硕大的带有封闭腔室的塑料件,导致水箱呈“大个头”,甚至比一般用水量6升的座便器水箱都要大,此外其排水阀需要专门配置,导致配套性较差。可见,现有技术的负压虹吸座便器,存在产品整体外观不美观、相关水件配套性差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负压虹吸座便器,其具有外形尺寸小、相关水件配套性好、用水量少、冲刷效果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虹吸座便器,其排污管道具有上存水弯、下存水弯、位于上存水弯和下存水弯之间的存气区;其水箱内部分隔为密闭的吸气腔室和储水腔室,吸气腔室和储水腔室之间设有用于供水进出吸气腔室的第一连通孔;吸气腔室通过一吸气管道与排污管道的存气区相接通。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腔室分设为用于安装进水阀并进水的进水腔室和具有排水口并用于安装排水阀及排水的排水腔室,进水腔室与排水腔室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吸气腔室与排水腔室之间,用于连通所述吸气腔室与排水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道位于下存水弯之后的区域为排气区,所述吸气腔室还设有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道和排气单向阀,所述吸气腔室通过排气管道与该排气区相接通,排气单向阀安装于排气管道与排气区之间的排气路径上,用于使所述吸气腔室仅在进水过程中实现排气。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管道的出口和所述排气管道的入口分别位于所述吸气腔室的内侧顶部,并高于所述储水腔室的工作水位。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通过一排气连接管与所述排气区相接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与该排气连接管之间连接有一两端通透的转接头,所述排气单向阀安装于该转接头内,该转接头内部还设有一用于沟通所述排气区和所述吸气腔室的补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腔室和所述储水腔室由陶瓷水箱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腔室、排水腔室和进水腔室呈并列分布,且两两腔室相邻共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最上孔缘的高度低于排水阀的止水水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孔的高度低于进水阀的浮桶底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内部还设有一用于沟通所述排气区和所述吸气腔室的补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其直接将水箱内部分隔成密闭的吸气腔室和用于安装进水阀及排水阀的储水腔室,且吸气腔室和储水腔室之间设有用于供水进出吸气腔室的第一连通孔;吸气腔室通过一吸气管道与排污管道的存气区相接通,使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如下特点:采用较少用水量达到良好冲刷效果,解决臭气隔离、进水异响的问题;还由于直接在水箱内部分隔出吸气腔室,使的水箱的外形及尺寸可以不受限于吸气组件,即,使水箱的外形尺寸相比现有技术更小,且无需配套专用的相关水件(例如排水阀和进水阀),即配套性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压虹吸座便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本实用新型对应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本实用新型对应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3中实用新型对应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本实用新型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常规状态下的补水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补气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飞宇,未经李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粒子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闭环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