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变测试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2103.9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 测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变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式应变测试终端。
背景技术
钢结构构件在一定的外荷载作用下,内部会产生变形,使用电阻应变片能够有效地测量钢结构构件局部产生的变形。然而,对于普通应变片来说,现场操作作业量非常大,即需由以下步骤组成:1.在构件表面粘贴应变片(花);2.在构件表面粘贴接线端子;3.使用锡焊将应变片(花)的细丝焊在端子表面的铜片上;4.将外接细导线焊接在端子表面的铜片上。
上述步骤繁杂,且带来产生很多问题,主要包括:
1.由于应变片(花)引出细线直径极细,容易因误操作而脱落。
2.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在构件底部粘贴应变片带来仰焊问题,容易造成人身安全损害。
3.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复杂的操作直接导致焊接质量低下,易损率高。
因此,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够方便检测钢结构构件应变的应变测试终端,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检测工作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够方便检测钢结构构件应变的应变测试终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变测试终端,包括应变片、接线端子和引出线,所述应变片包括两个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两个铜片,所述两个铜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至所述接线端,所述引出线为两根,其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铜片。
可选的,所述应变测试终端还包括薄膜,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应变片和接线端子上。
可选的,所述应变片为箔式电阻金属应变片或混凝土应变片。
可选的,所述的应变片的接线端和引出线与接线端子的铜片通过焊锡固定。
可选的,所述薄膜的宽度较应变片及接线端子总宽度大2-50mm,和/或所述薄膜的长度较应变片及接线端子总长度大2-50mm。
可选的,所述引出线的另一端预留2-30mm线头,在所述线头上设置有焊锡。
可选的,所述应变片的接线端和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线长度为2-30mm。
可选的,所述应变测试终端包括多个应变片,所述多个应变片以不同方向排布,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多个铜片,所述应变片的接线端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铜片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的,所述薄膜为塑料薄膜。
可选的,所述应变测试终端还包括多个引出线,所述多个引出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多个铜片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试终端将大量现场步骤迁移至工厂预制,即在工厂时,将接线端子连接于应变片上,使得在现场操作时,不需要再进行连接,且不需要对应变片的接线端进行操作,避免对接线端的误操作,也不会产生仰焊问题;更进一步,从工厂进行应变片和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使得应变测试终端质量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试终端在进行现场测试时,仅需要使用粘接剂将其粘接至结构表面即可,操作简单,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试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试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应变片;2-接线端子;3-引出线;4-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变测试终端,包括应变片1、接线端子2和引出线3,所述应变片1包括两个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子2包括两个铜片,所述两个铜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至所述接线端,所述引出线3为两根,其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铜片。
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试终端将大量现场步骤迁移至工厂预制,即在工厂时,将接线端子2连接于应变片1上,使得在现场操作时,不需要再进行连接,且不需要对应变片1的接线端进行操作,避免对接线端的误操作,也不会产生仰焊问题;更进一步,从工厂进行应变片1和接线端子2之间的连接,使得应变测试终端质量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试终端在进行现场测试时,仅需要使用粘接剂将其粘接至结构表面即可,操作简单,效率极高。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薄膜4,所述薄膜4覆盖于所述应变片1和接线端子2上,以使得操作者在使用粘接剂粘接所述应变片1时,所述粘结剂不会接触手部皮肤。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应变片1为箔式电阻金属应变片或混凝土应变片,以可以使本应变测试终端检测金属构件或混凝土构件的应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曦,未经程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2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