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螺丝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2437.6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5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光 |
主分类号: | B25B15/04 | 分类号: | B25B1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175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螺丝刀 | ||
1.一种棘轮螺丝刀,包括棘轮(100)、棘爪座组件(200)和卡圈组件(300),所述棘轮(100)的内表面为棘齿圈(5),所述棘轮(100)套设在棘爪座组件(200)上,棘爪座组件(200)上的棘爪片与棘轮(100)上的棘齿相啮合,所述棘爪座组件(200)的后端用于连接螺丝刀刀柄,前端用来连接螺丝刀头,所述卡圈组件(300)套置在棘轮(100)上,与所述棘轮(100)呈旋转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座组件(200)包括中心杆(8)和底座(13),所述中心杆(8)后部穿过底座(13)的中孔后限位,所述中心杆(8)的中部环周设有若干个凸起(81),所述凸起(81)的外端面与棘轮(100)前端面的限位槽孔(51)相配合定位;所述底座(13)的尾部用于连接螺丝刀刀柄,中心杆(8)前端插接连接螺丝刀头;所述底座(13)的前部位于所述棘轮(100)的空腔内的位置上具有沿底座(13)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四个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95)、第二凹槽(96)、第三凹槽(97)和第四凹槽(98),四个所述凹槽内各设有一棘爪片,分别为第一棘爪片(91)、第二棘爪片(92)、第三棘爪片(93)和第四棘爪片(94),所述四个棘爪片分别可转动地插置于对应的凹槽内,其外端面成型为与棘齿相啮合的齿状结构,并且在第一棘爪片(91)和第四棘爪片(94)之间,以及第二棘爪片(92)和第三棘爪片(93)之间分别支撑有一弹性件(10),使第一棘爪片(91)和第四棘爪片(94)之间,以及第二棘爪片(92)和第三棘爪片(93)之间具有分别张开远离的趋势,所述卡圈组件(300)内设置有与各个棘爪片相配合的、能选择性推动棘爪片与棘齿脱离从而实现棘爪座组件(200)单向转动的推动部(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8)的后端环周开有第一定位槽(83),所述中心杆(8)穿过底座(13)后,第一卡件(14)卡在所述的第一定位槽(83)内,限位固定住底座(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1)为四个,四个所述凸起(81)环绕所述中心杆(8)外周构成十字形分布,对应地,棘轮(100)前端面的限位槽孔(51)也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凹槽的底部截面为内径大、开口小的圆弧槽,所述棘爪片的里端截面为相应的圆弧面,所述棘爪片的里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圆弧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组件(300)包括卡圈(4)和拔圈(6),所述拔圈(6)固定于卡圈(4)内,所述卡圈(4)带动拔圈(6)转动,所述棘轮(100)位于拔圈(6)与卡圈(4)之间,所述拔圈(6)的内表面上设有四个所述的推动部(62),在所述底座(13)的外表面对应于凹槽之间位置设有供推动部置入的凹部(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62)与棘爪片相接触的一侧为斜边(621),所述斜边(621)的倾斜度与棘爪片的侧壁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8)前部缩颈成型为一插接部(84),第一弹簧(3)限位套置在插接部(84)上,使套在外面的连接部(1)保持远离弹出趋势,所述插接部(84)的前端环周开设有第二定位槽(82),第二卡件(2)卡设在第二定位槽(82)内,限位连接部(1);所述中心杆(8)上靠近第二定位槽(82)处分布有第一小孔(85),所述第一小孔(85)位于第二定位槽(82)的后方,第一钢珠(7)凸出所述第一小孔(85)嵌置在中心杆(8)的壁面中与连接部(1)前段的内凸锥面(1a)相抵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圈(6)的外表面上设有卡凸(61),对应的,所述卡圈(4)内表面设有卡槽(41),实现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凹槽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凹槽都相对于底座(13)截面的中心线对称,并且任意两个相间隔的凹槽相对于底座(13)的中心轴旋转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光,未经李永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24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引器头
- 下一篇:一种糖尿病辅助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