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齿轮泵吸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3539.X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松;胡仁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6 | 分类号: | F04C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6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齿轮泵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管,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齿轮泵吸油管。
背景技术
齿轮泵是通过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的相互滚动啮合,将油箱内的低压油升至能做功的高压油的重要部件,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动力装置。齿轮泵在运作中经常会出现流量达不到标准,轮泵发热、炸裂等故障,为了消除这些故障,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对于吸油管的设计尤为重要。
现有的吸油管一般为一根管子末端拧上一根软管的简单结构,并且通过法兰与齿轮泵吸油口连接,吸油管不设有保护措施,因而易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使用寿命较短;采用法兰连接,管道的密封性还有待提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196352.X,公开日:2012年10月03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油泵电机吸油管的专利文件。该发明包括与油泵电机连接的法兰盘,钢管、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法兰盘为焊接件,其一端与钢管的一端焊接,钢管的另一端与软管接头一端焊接,软管接头另一端制成与软管相配合的螺纹口;所述的法兰盘端面有一个与油泵电机吸油口法兰相配合的止口;该发明的油泵电机吸油管使用在油泵电机上,比起通常的吸油管来,明显使用轻便、快捷,成本低。但是该发明为钢管与软管的简单结合,并且采用法兰与油泵吸油口连接,使用寿命较短,密封也较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齿轮泵吸油管的设计仅仅为钢管与软管的简单结合,不设有保护措施,易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采用法兰与油泵吸油口连接,密封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齿轮泵吸油管,其通过在软管表面增加套筒以及弹簧护套来保护软管,使用寿命高,并且接头采用球头,可以有效增加软管的密封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齿轮泵吸油管,包括软管,还包括套筒、球头、弹簧护套、螺帽、第一接头芯和第二接头芯;所述的套筒有两个,分别套在软管的两端;所述的弹簧护套套在一端的套筒表面;所述的球头位于软管的一端,并通过第一接头芯与软管连接;所述的螺帽位于软管上设有弹簧护套的一端,并通过第二接头芯与软管连接;所述的软管的内径为15~20mm。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接头芯和第二接头芯表面均镀有锌层,且锌层厚度为0.5~1.5mm。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接头芯和第二接头芯表面锌层厚度为1mm。
优选地,所述的套筒是合金钢件。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筒、弹簧护套,套筒套在软管的两端,弹簧护套套在一端的套筒表面,采用软管表面增加套筒,合金钢套筒外侧设有弹簧护套,可以增强套筒2对软管1的保护,且套筒是合金钢件,可以有效避免软管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增加软管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球头,采用球头作为软管接头,可以有效增加软管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中软管的内径为15~20mm,软管的内径设计合理,不会出现油管过细而导致的发热、流量达不到标准等现象;
(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头芯和第二接头芯表面均镀有锌层,且锌层厚度为0.5~1.5mm,可以有效防止软管生锈,同样增加软管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软管;2、套筒;3、球头;4、弹簧护套;5、螺帽;6、第一接头芯;7、第二接头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型齿轮泵吸油管,包括软管1,还包括套筒2、球头3、弹簧护套4、螺帽5、第一接头芯6和第二接头芯7;套筒2有两个,分别套在软管1的两端;弹簧护套4套在一端的套筒2表面;球头3位于软管1的一端,并通过第一接头芯6与软管1连接;螺帽5位于软管1上设有弹簧护套4的一端,并通过第二接头芯7与软管1连接;软管1的内径为18mm。
另外,第一接头芯6和第二接头芯7表面均镀有锌层,且锌层厚度为1mm。套筒2是合金钢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35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线缆夹的组件边框结构
- 下一篇:双载片的引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