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惰轮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3643.9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0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炎铭;傅红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20 | 分类号: | F16H7/20;F02B6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惰轮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皮带传动用的惰轮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中通常通过链部件作为传动件将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从主轴传递至各附件。所述链部件或传动件通常为链条或皮带,以皮带为例,在皮带延伸过程中,需要通过设置惰轮来改变皮带的延伸方向及皮带与各个驱动轮及从动轮的包角。
在汽车发动机中,通常设置一个或多个惰轮,所述惰轮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或者将惰轮安装在安装架上,再将安装架安装至发动机上,即惰轮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当惰轮通过安装架间接安装至发动机时,通常先将惰轮安装至安装架,再将安装架固定至发动机,所述安装架通常设置在惰轮及发动机之间。惰轮至发动机的距离是惰轮和安装架的高度之和,增加了惰轮的高度,当皮带与发动机的距离较近时,这种设计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惰轮组件,其具有改进的结构以克服现有惰轮组件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惰轮组件,该惰轮组件结构紧凑,惰轮与发动机的距离较小,适用于皮带与发动机特别接近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惰轮组件,安装于发动机的安装面,所述惰轮组件包括安装架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惰轮,所述安装架包括远离发动机安装面的外侧、相对于外侧靠近发动机安装面的内侧,其中所述惰轮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架的内侧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惰轮通过安装架安装至发动机安装面,且安装架及发动机安装面分别设置在惰轮的轴向内外两侧,使惰轮更贴近于发动机安装面,更适合传动件贴近发动机安装面的传动系统,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凑。
优选的,该惰轮包括皮带轮及设置在皮带轮径向内侧的轴承,该轴承设置有内圈及可绕内圈转动的外圈,该皮带轮与该外圈相固定,并可绕内圈转动。
优选的,该安装架包括靠外侧设置的基部,从基部向内侧延伸的突柱,该基部向内侧突起形成凸台,该凸台与该轴承内圈的外侧在轴向相抵接,该安装架的基部及发动机安装面分别设置在惰轮的轴向内外两侧。
优选的,该轴承内圈的外侧在轴向与该基部的凸台相抵接,该轴承内圈与该突柱在径向过盈配合,将惰轮可转动的固定在安装架上。
优选的,该轴承内圈的外侧在轴向与该基部的凸台相抵接,该轴承内圈与该突柱在径向间隙配合,突柱上设置有通孔,惰轮组件还设有一个螺栓,螺栓从安装架内侧向外侧穿过轴承内圈及突柱的通孔将惰轮可转动的固定在安装架上。
优选的,该螺栓设置有螺尾,该螺尾卡持在轴承内圈的内侧,并与该凸台共同作用将惰轮从安装架的内侧可转动的固定在安装架上。
优选的,该安装架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过并将惰轮组件固定在发动机安装面上的安装孔。
优选的,该安装架设置有从外侧向内侧突起的突起部,该安装孔穿过该突起部并沿轴向延伸。
优选的,惰轮在径向从安装架的两侧露出。
优选的,该安装架仅支撑惰轮并安装在发动机安装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惰轮组件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揭示的惰轮组件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惰轮组件安装在发动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惰轮组件100,安装于发动机的安装面200,该安装面可以是发动机自身的安装面,也可以是发动机的前端罩盖安装面或者正时罩盖安装面,在此不一一赘述。
该惰轮组件100包括安装架1及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惰轮2。该安装架1包括远离发动机安装面的外侧10、相对于外侧10靠近发动机安装面的内侧19。该惰轮2包括皮带轮21及设置在皮带轮21径向内侧的轴承22,该轴承22设置有内圈23及可绕内圈23转动的外圈24,该皮带轮21与该外圈24相固定,并可绕内圈23转动。
安装架1设置有靠外侧10的基部11、从基部11向内侧19延伸的突柱12。该惰轮2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架1的内侧19,即该安装架1的基部11及发动机安装面分别设置在惰轮2的轴向内外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3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节能控制器
-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络的工业机械手远程监视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