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物绝缘防火碳纤维自测温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732.5 | 申请日: | 2013-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韦强启;王永祥;孟哲;姜新斌;刘平;欧阳斌;蒿军鹏;李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录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32;H01B7/02;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6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物 绝缘 防火 碳纤维 测温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物绝缘防火碳纤维自测温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缆作为电能传输的载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电缆,比如常用的有机电缆(塑料电缆),其绝缘性能存在缺陷,比如塑料绝缘层容易老化、不耐高温等缺陷;常用的钢芯铝绞线,其电气性能、导线性能不好。
目前国内用的电缆导线多是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导线,这些导线的重量较大,电阻较大,从而导致输电费用高,且运行温度较低,不能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运行,因此电力传输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瓶颈”,各国均在研究新型架空输电路用导线,以取代传统的钢芯铝绞线,常用的有碳纤维复合芯电缆。但是,现有的碳纤维复合芯强度还不够,还不够柔软,弯曲半径大,做成的电缆弯曲性能不好。
此外,现在出现了光电复合电缆,具有光纤通信功能和电力传输功能,可以实现各种控制信号、网络信号以及电力的传输,适应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网多网融合的使用需要。但是,这种光电复合电缆在运行中温升情况无法监测,容易发生因电力导线负载增加引起升温导致整个电缆损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矿物绝缘防火碳纤维自测温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物绝缘防火碳纤维自测温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复合芯、绝缘层和金属护套;所述碳纤维复合芯位于电缆中央,所述金属护套位于所述碳纤维复合芯外,在所述碳纤维复合芯和金属护套之间填充所述绝缘层;还包括有光单元,所述光单元容纳在所述绝缘层中,所述的光单元包括多根光纤和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松套管、非金属加强层和护套,所述的松套管套在所述的光纤外,所述的松套管内填充满干式阻水物,所述的非金属加强层内设置有多根均匀分布的阻水纱,所述的非金属加强层与所述的护套之间嵌有撕裂绳;至少一根光纤为刻写有测温光栅的光栅光纤,光栅光纤上每间隔预定的距离形成一个光栅测温点,预定的距离为300-500米;所述碳纤维复合芯包括碳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采用不燃烧、耐高温的氧化镁作绝缘材质,所述金属护套是无缝铜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金属护套外设置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是塑料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不燃烧、耐高温(2800℃)的氧化镁作绝缘材质,其绝缘、防火性能要高于普通的橡胶或塑料绝缘层;在最外边外护套,即塑料外护层,有良好的防腐特性;采用无缝铜管作金属护套,有良好的弯曲性。
所述碳纤维增强芯包括碳纤维丝和陶瓷纤维丝,通过将成股的碳纤维丝和陶瓷纤维丝绞合后,采用树脂浸渍,而后采用烘箱固化而成;采用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结构,经过树脂浸渍并采用烘箱固化后,质地柔软,强度更大,制成的电缆比传统碳纤维电缆柔软性好,具有更小的弯曲半径,能更好的服务于输电线路。
实际生产中如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既可以正常输送电能,又能进行通讯,还能自身进行温度测量。这样就节省了为了电力通讯而增加的ADSL、OPGW等设备,也能减少因为OPGW引起的雷击等事故威胁。另外还能节省目前工作中采取的使用很高成本的GPS导线测温设备,节省巨大的成本。在将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作为传输电力的线路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述导线测量到线路温度来直接确定线路的实际承载状况。
本实用新型对加强导线在线监测、掌握温度变化、提高导线传输容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增加通信备份、解决全方位通信方案等等方面都显示出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在当下国家全力建设环保型、经济型社会的主潮流中更加显示出强大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录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录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