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空间换位的双回路换位塔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710.0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4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夏宇;韩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10;E04H12/2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2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空间 换位 回路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回路换位塔布置结构,尤其该塔可直接在空间对导线物理位置进行变换,实现线路的整体换位及不同相间的换相。
背景技术
交流输电线路三相不平衡度是决定导线排列方式和换位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交流输电线路三相排列不对称、相间及相对地的参数不同,将会引起电力系统电压和电流的不平衡。为此,《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中规定“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输电线路均宜换位”,通过换位或变换各回输电线路的相序排列来平衡不对称电流。
目前双回路送电线路换位有以下三种方式:
1、通过双回路分支塔引到两个单回路,利用两个单回路耐张塔进行导线全换位,换位后两条单回路再合并到双回路,即“双-单(换位)-双”方式;这种方式增加了线路走廊内征占地、建筑物拆迁和其他设施的改造和清理等费用,也不利于环保、民生,同时也提高了工程整体投资;
2、通过双回路塔自身带旁路跳线支架实现同塔导线换位,双回路塔同塔换位方式塔身跳线较多,施工难度大,也给长期运行检修,特别是给带电检修人员带来不便;
3、通过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换位,即按一定距离水平排列的两个单柱耐张塔结合一个单柱附塔共计三个单柱耐张塔,通过塔间跳线跳接实现双回路导线全换位。该换位塔(三柱组成)占地面积大,单柱换位塔间跳线跳接距离较长且繁琐,运行检修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在空间对导线物理位置进行变换,实现线路换位、换相的双回路换位塔布置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空间换位的双回路换位塔布置结构,包括两层横担,其特征在于:每层横担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导线挂点,塔两侧每回导线的排列方式为正直角三角型或倒直角三角型。
与以往的换位方式相比,本塔型换位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与“双-单(换位)-双”换位方式及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换位相比, 明显的减少了线路走廊内征占地、建筑物拆迁和其他设施的改造和清理等费用,有利环保、民生,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整体投资,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与双回路塔自身带旁路跳线支架同塔换位方式相比,双回路塔同塔换位方式塔身跳线较多,施工难度大,也给长期运行检修,特别是给带电检修人员来不便。本塔型接线简单,跳线正常跳接即可,施工、运行方便灵活,达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
(3)本塔型为导线两层横担(常规双回路塔为导线三层横担),有效降低了杆塔高度,节省了铁塔钢材、基础混凝土、绝缘子等材料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4)本塔型设计,根据线路的不同相序灵活选择不同的导线排列组合实现换位、换相,一基塔就能实现三相导线的整体换位或两相导线间的换相。
附图说明
图1双回路换位塔导线布置及排列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左上相外导线挂点、2-左上相内导线挂点、3-右上相内导线挂点、4-右上相外导线挂点、5-左下相外导线挂点、6-左下相内导线挂点、7-右下相内导线挂点、8-右下相外导线挂点
根据图1的导线布置,可组成三种导线排列。
导线排列组合一:杆塔左侧回路:三相导线由左上相外导线挂点1、左上相内导线挂点2、左下相外导线挂点5组成;杆塔右侧回路:三相导线由右上相内导线挂点3、右上相外导线挂点4、右下相外导线挂点8组成。左、右回路导线组合均为倒直角三角形布置。
导线排列组合二:杆塔左侧回路:三相导线由左上相外导线挂点1、左下相外导线挂点5、左下相内导线挂点6组成;杆塔右侧回路:三相导线由右上相内导线挂点3、右上相外导线挂点4、右下相外导线挂点8组成。左侧回路导线组合为正直角三角形布置,右侧回路导线组合为倒直角三角形布置。
导线排列组合三:杆塔左侧回路:三相导线由左上相外导线挂点1、左下相外导线挂点5、左下相内导线挂点6组成;杆塔右侧回路:三相导线由右上相外导线挂点4、右下相内导线挂点7、右下相外导线挂点8组成。左、右回路导线组合均为正直角三角形布置。
三种导线排列组合的每回线路相导线间的水平间距以及每回线路相导线间的垂直间距根据现有规范及工程实际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利用该塔各相导线间水平、垂直距离及相邻双回路塔相间的垂直距离,在空间对导线物理位置进行变换,实现线路的换位、换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胫骨髓外定位的力线对线辅助器
- 下一篇:油漆风干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