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899.3 | 申请日: | 2013-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2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谭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峥皓;谭昌林 |
主分类号: | B65F1/12 | 分类号: | B65F1/12;B65D90/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贵州省都***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垃圾 垃圾箱 开门 机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镇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镇对于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大多采取在居民区或集市附近建立地埋式垃圾库,地埋式垃圾库主要由垃圾箱和升降机构等组成。其主体垃圾箱常置于地坑内与地面持平通过升降机构将垃圾箱举升到地面上,垃圾转运车在垃圾箱下后打开底门将垃圾落入转运车里运走。现目前大都采用底门与箱体采用铰链(合页)方式,这种开门方式使得箱体举升高度较高,开门宽度较小,箱体举升高度过高使得升降机构过于复杂,系统稳定性差,开门宽度较小使得箱体放垃圾不彻底,操作较繁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垃圾箱的开门机构开门宽度小,箱体需举升高度高,特别是增加垃圾库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安装易维护、开门宽度大,箱体举升高度小特别是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包括垃圾箱、门、油缸、门臂、门臂轴、平稳杆,其特征是门置于垃圾箱的底部,油缸安装在垃圾箱箱体上,油缸的活塞杆端通过铰轴与门臂的一端相铰接,门臂的另一端与门框中部通过铰轴相铰接,门臂的中部有一滑槽,门臂通过滑槽可以在垃圾箱箱体上的支点门臂轴滑动和转动,平稳杆的一端通过铰轴与门相铰接,平稳杆的另一端与垃圾箱箱体通过铰轴相铰接。
传统开门机构是两扇门通过铰链(合页)与箱体相铰接,其开门方式是推拉式,开门角度很难超过90°,这使得箱体距地面的举升高度为箱体高度加上门的宽度,一扇门的宽度常规为800mm,若要降低举升高度就得缩小门的宽度,这易使箱体里的垃圾落不干净,也容易在落垃圾时在车箱里门夹着垃圾给操作上带来繁锁及不便。本实用新型其开门机构中的门臂上有一滑槽,使得门臂在运行中即绕箱体上的支点滑动和转动,这样两门在打开过程中门是相对平开后退后再上向翻转,这使得垃圾箱体门口能完全敞开,其门打开后高度与箱体门口 约持平,这样箱体举升高度就不需要那么高了,垃圾箱底部门口完全敞开,在操作时很方便将垃圾落入车箱里,增加效率;箱体高度不需要那么高了,自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更具有实用性、可靠性更佳,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门不与箱体直接相连接,使得开门由推拉方式变为平开再向上翻转,门口能完全敞开,垃圾箱举升高度更低,操作时更方便更快捷,举升高度降低增加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关闭时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打开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关闭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打开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垃圾库的垃圾箱的开门机构使用时示意图。
在图1,图2中,垃圾投放口(1)、垃圾箱(2)、油缸(3)、拉杆(4)、拉杆(5)、铰链(6)、铰链(7)、门(8)、门(9)。
在图3,图4中,垃圾投放口(11)、垃圾箱(12)、门臂(13)、门臂(14)、油缸(15)、门臂轴(16)、门臂轴(17)、平稳杆(18)、平稳杆(19)、门(20)、门(21)。
在图5中,垃圾箱(12)、举升机构(22)、垃圾转运车(33)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垃圾从垃圾投放口(1)进入垃圾箱(2),垃圾箱(2)装满垃圾后,门(8、9)在油缸(3)的作用下通过拉杆(4、5)绕铰链(6、7)转动各自相对打开见图2所示。
在图3,图4中,一对门(20、21)平置于垃圾箱(12)底部,油缸(15)底部通过铰轴安装在垃圾箱(12)箱体上,油缸(15)的活塞杆顶部通过铰轴与一对门臂(13、14)的一端相铰接,门臂(13、1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门(20、21)相铰接,门臂(13、14)的中部有一滑槽,门臂(13、14)通过滑槽可以在箱体上的支点门臂轴(16、17)滑动和转动,平稳杆(18、19)的一端通过铰轴与箱体相铰接,平稳杆(18、19)另一端则与门(20、21)通过铰轴相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峥皓;谭昌林,未经唐峥皓;谭昌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板房顶板和墙板的连接件
- 下一篇:可调式阅书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