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垃圾压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923.3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4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新;魏金梅;胡国飞;刘国权;康英;裴明星;王伟;姜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2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垃圾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转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垃圾压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就地处理的垃圾楼由于场地厂房占地面积大,尤其不适合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状况,而且由于垃圾本身明显的闻“香”识功能的特征,严重影响了生活小区或者高校的整体环境,为了足以保证处理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额外占地,生活垃圾处理正在逐渐向统一收集→输送至郊外的处理厂→大规模集中专业处理的模式转变。
在大规模集中专业处理的模式下,输送环节又成为最可能影响城市洁净性的环节。老式的垃圾箱车由于机箱体积大、垃圾装载量小、密封性差,会对途经的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急需高质量的垃圾转运设备登上历史舞台,替代并优化老式垃圾箱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垃圾压装机,与钩臂车配套使用,通过液压、电力控制垃圾的倒、压、装、封动作,密封性好,安装调试方便,且对目的地的场地厂房均无特殊要求,尤其适合城市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体式垃圾压装机,包括上料机构和箱体,所述箱体内部隔开为受料压缩腔和垃圾集装箱;料斗的垃圾通过所述上料机构经箱体顶部的上翻门送往所述受料压缩腔;所述交叉油缸将所述受料压缩腔内的垃圾推向垃圾集装箱。
所述受料压缩腔上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内设有背对背相对安装的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安装在液压抽屉内,所述电气系统安装在电气抽屉内,所述液压抽屉和电气抽屉以所述控制室的滑槽为轨道滑动,所述液压抽屉和电气抽屉外端的液压抽屉面板和电气抽屉面板通过螺栓与箱体连接。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通过齿轮泵连接有举升油缸和交叉油缸,其中:
所述举升油缸使举升油缸杆移出,带动所述上料机构的举升架及与举升架搭接的料斗绕箱体前端转座翻转举升,同时上翻门绕箱体翻门转座翻转打开;
所述交叉油缸包括交叉缸体耳轴和交叉缸杆耳轴,交叉缸杆耳轴通过销钉组件与推头油缸耳座相连,交叉缸体耳轴通过销钉组件与箱体油缸耳座相连;交叉油缸推动所述推头,将垃圾由所述受料压缩腔推进所述垃圾集装箱。
所述电气抽屉面板上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操作界面和自动手动切换界面;所述电气系统可以通过所述触摸屏直接操作,也可以通过操作自动手动切换界面转换为遥控器远距离操作。
箱体后框通过锁紧密封机构与压装机的后门框相连,所述后门框的顶端通过铰链组件与所述箱体相连。
所述受料压缩腔的底部设有检修门。
所述受料压缩腔的两侧均设有投料观察门。
所述料斗可以由垃圾桶替代,垃圾桶通过拉桶挂耳与拉桶架连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举升油缸使举升油缸杆移出,带动所述举升架以及举升架搭接的拉桶架绕箱体前端耳轴翻转举升,同时箱体顶部的上翻门绕箱体翻门转座翻转打开。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垃圾压装机的具体作业流程为:首先接通电气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使举升油缸杆移出,带动上料机构的举升架以及与举升架搭接的料斗绕箱体前端耳轴翻转,同时上翻门打开,向受料压缩腔进料;举升架复位后,交叉油缸推动推头将垃圾推向垃圾集装箱后方;垃圾集装箱满箱时,电气系统报警,停止装料。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进、压、装”的一体式的设计,结构紧凑、垃圾装载量大,单位运输成本降低;
2、密封性好,通过液压和电力控制完成举升、进料、压缩、推后直至集装箱满箱的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是典型的节能环保型产品;
3、通过自动手动切换界面可选择手动或自动操作,灵活性好,安装调试方便,而且对目的地的场地厂房均无特殊要求,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垃圾压装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垃圾压装机的(改配料斗为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垃圾压装机控制箱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