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消弧柜的电容电荷释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7597.X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陈晓燕;沈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南南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H02H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消弧柜 电容 电荷 释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消弧柜的电容电荷释放系统。
背景技术
单相接地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故障形式,约占总数的60%以上。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绝大多数是以电弧形式接地的,流过接地点的是容性电流。35kV及以下线路总长不超过100km,其接地电流将不超过10A。这种电弧不足以稳定燃烧,而是形成时断时续的间歇性电弧,这将导致系统电感电容回路的振荡,造成电弧接地过电压。
消弧柜是当前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中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卓有成效的保护设备,殊不知它消弧时并不温柔,导致消弧的那一舜间又客观地为弧光接地过电压兴风作浪了一次。也就是说消弧柜在为系统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同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绝缘还要再承受一次更严重的打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消弧柜的电容电荷释放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缓冲消弧柜的电容电荷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从被保护系统的三相线A、B、C上引出的保护端线A1、B1、C1,该保护端线A1、B1、C1上接有过压保护器DCB,过压保护器DCB的下端接地,位于过压保护器DCB前方的保护端线A1、B1、C1上依次接有高压熔断器D2、电压互感器PT和控制器KWX,位于高压熔断器D2前方的保护端线A1、B1、C1上依次接有相互并联的限流熔断器RD1和吸能片组FR,相互并联的限流熔断器RD1和吸能片组FR另一端分别连接真空接触器JZa、JZb、JZc,真空接触器JZa、JZb、JZc再共同经过一个三相共用电抗器L接地,真空接触器JZa、JZb、JZc的控制端通过导线接入所述的控制器KWX。
所述的缓冲消弧柜的电容电荷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共用电抗 器L的电感值在个位数的毫亨范畴内。
控制器KWX为信号检测、控制设备,是本装置的核心部件。
真空接触器JZa、JZb、JZc必须以控制器KWX的输出信号为开关控制信号源才能有效工作,完成预设参数保护和运行要求。
在消弧柜内的三相真空接触器下方经过加装一个三相共用电抗器L接地,可以将弧光接地时正常相对地过电压平稳地降至线电压,让消弧柜的消弧性能更加完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加装的电抗器,阻尼了故障相真空接触器对地导通后线路对地释放的容性电流,延缓了故障相电位跌落至地电位的速度,消除了非故障相上出现再一个过电压波形振荡。
同时,本实用新型另一亮点在于柜体内三相真空接触器中的任何一相动作,都经过一个公用电抗器,即只采用一个电抗器兼顾阻尼三相接触器接地电流,减轻了柜内元件拥挤,节约了投资成本,降低了柜体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电压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3为消弧柜在系统中的消弧原理示意图。
图4为真空接触器与地之间加一电抗器后的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故障相上的电容电阻放电回路示意图。
图6为故障相上的电容电阻放电曲线示意图。
图7为故障相上的电容、电感、电阻放电回路示意图。
图8为故障相上的电容、电感、电阻放电曲线示意图。
图9为电抗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缓冲消弧柜的电容电荷释放系统,分别从被保护系统的三相线A、B、C上引出的保护端线A1、B1、C1,该保护端线A1、B1、C1上接有过压保护器DCB,过压保护器DCB的下端接地,位于过压保护器DCB前方的保护端线A1、B1、C1上依次接有高压熔断器D2、电压互感器PT和控制器KWX,位于高压熔断器D2前方的保护端线A1、B1、C1上依次接有相互并联的限流熔断器RD1和吸能片组FR,相互并联的限流熔断器RD1和吸能片组FR另一端分 别连接真空接触器JZa、JZb、JZc,真空接触器JZa、JZb、JZc再共同经过一个三相共用电抗器L接地,真空接触器JZa、JZb、JZc的控制端通过导线接入所述的控制器KWX。
三相共用电抗器L的电感值在个位数的毫亨范畴内。
缓冲必要性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南南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南南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75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门窗滑轮组件
- 下一篇:安装于门扇及合页上的电控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