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巨型海底打捞抓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0818.9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4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明;朱宝江;程显超;王声兵;苗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港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3C7/20 | 分类号: | B63C7/2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曲显荣;矫智兰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巨型 海底 打捞 抓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打捞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巨型海底打捞抓斗,主要应用在海底打捞沉船,改进后的结构更加有利于在海底撕裂沉船的钢板,并将其打捞上来,进一步提高了海底打捞沉船的效率。
背景技术:
由于海底打捞作业环境比较恶劣,突发情况较多。现有的海底打捞抓斗的斗体结构形式不利于水下作业,影响打捞进度,降低了作业效率;斗体结构有以下缺点:1、经常会出现斗齿断裂;2、斗齿前端形状不利于穿透撕裂船体甲板;3、斗齿座从斗体底刃口板上撕裂;4、甚至有时候将斗体拉拽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巨型海底打捞抓斗,主要解决现有的抓斗经常会出现斗齿断裂、斗齿前端形状不利于穿透撕裂船体甲板、斗齿座从斗体底刃口板上撕裂、甚至有时候将斗体拉拽变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巨型海底打捞抓斗,它由斗体、撑杆、中梁总成、斗头总成、开闭钢丝绳、销轴组成,斗体、撑杆、中梁总成、斗头总成通过销轴联接在一起,可以相互转动;开闭钢丝绳与中梁总成和斗头总成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斗体由底刃口板、斗齿座、上部筋板、后部筋板、中间筋板、斗齿、斗体侧板、底板、连接筋板组成;由底刃口板、斗体侧板、底板和连接筋板焊接在一起组成斗体的框架,底刃口板位于框架的底部,连接筋板位于两个斗体侧板之间;所述的斗齿座由斗齿座侧板和斗齿座底板焊接组成,斗齿座侧板与底刃口板插入式连接,斗齿座通过上部筋板、后部筋板的中间筋板与斗体的底刃口板焊接为一体;所述斗齿通过卡板与斗齿座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斗齿前端的形状为棱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刃口板上设N个长孔,斗齿座侧板和斗齿座底板焊接完成的斗齿座插入底刃口板加工的长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巨型海底打捞抓斗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将斗齿座结构形式改为插入式结构,解决了斗齿座撕裂的问题;2、采用合理布置加设筋板的方式,增强了斗齿座及斗体的强度;3、通过将斗齿前端设计成棱锥形状,增强了斗齿穿透撕裂沉船甲板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斗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参见图1、2、3、4,根据设计要求加工制成撑杆15、中梁总成16、斗头总成17、开闭钢丝绳18、销轴19、底刃口板1、斗齿座20、上部筋板4、后部筋板5、中间筋板6、斗齿7、斗体侧板8、底板12、连接筋板13,斗齿7前端的形状为棱锥形,有利于穿透撕裂船体甲板;在底刃口板1上按照设计尺寸加工出N个长孔,N≥1;将底刃口板1、斗体侧板8、底板12和连接筋板13焊接在一起组成斗体14的框架,底刃口1位于框架的底部,连接筋板13位于两个斗体侧板8之间;斗齿座20由斗齿座侧板2和斗齿座底板3焊接组成,将斗齿座20插入底刃口板1加工的长孔内,进行双面焊接,使斗齿座侧板2与底刃口板1插入式连接;将斗齿座20通过上部筋板4、后部筋板5的中间筋板6与斗体14的底刃口板1焊接为一体;再将斗齿7通过卡板9、、固定销轴10、螺栓11与斗齿座20固定在一起,斗齿7部分位于斗齿座20内;上述部件焊接形成斗体14;将斗体14、撑杆15、中梁总成16、斗头总成17通过销轴19联接在一起,可以相互转动;开闭钢丝绳18与中梁总成16和斗头总成17连接,利用开闭钢丝绳18来实现斗体14的开闭动作。
本发明的巨型海底打捞抓斗,在作业时,斗头总成不动,松开开闭钢丝绳,使抓斗的斗体依靠中梁总成的重量张开,利用斗体上装有高强度的斗齿,能够在打捞沉船时,潜入几百米深的海底,刺穿沉船甲板,然后提升开闭钢丝绳使抓斗斗体闭合,从而撕裂甲板,最终再通过该抓斗打捞上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港机械厂,未经烟台海港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08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光光伏电池的主动冷却
- 下一篇:水中运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