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自动测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3876.7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8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林;马帅;聂容春;胡鹏飞;刘同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煤 泥水 沉降 试验 自动 测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自动测定仪,具体应用于选煤厂煤泥水测定领域,尤其是涉及选煤厂煤泥水絮凝试验煤泥水沉降指标的测定仪。
背景技术
煤泥水的澄清处理环节是煤炭湿法分选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煤泥水沉降性能差,不仅影响澄清效果,同时会直接影响煤炭的分选效率。
目前选煤厂采用絮凝剂作为煤泥水沉降的药剂,对于絮凝剂加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煤泥水的沉降效果,在絮凝剂加入煤泥水混匀之后,以煤泥水上清液的浊度和沉降的速度来表征煤泥水的沉降性能指标,所以必须借助大量的实验来讨论絮凝剂的加入量;现有的技术,主要是借助于人力进行,将絮凝剂和煤泥水加入量筒中混匀,实验者通过秒表计时来推算煤泥水的沉降速度,测定过程复杂、浪费人力、工作环境恶劣,通过人工计时和观察煤泥水沉降操作过程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自动测定仪,通过此测定仪能够实现,测定过程自动化、操作简单、测定数据不受操作人员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自动测定仪主机箱、测定仪搅拌装置、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光源传感器装置。
自动测定仪主机箱,用于贮存样品,并使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处于密闭不透光中;
测定仪搅搅拌装置,用于将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中贮存的煤泥水与絮凝剂混合均匀;
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用于测定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中煤泥下降位置;
光源传感器装置,用于收集从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中穿过的光源信号。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得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测定仪机箱,中间为中空圆柱槽,上方带有密封盖,整体由不透光材料构成。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测定仪的底部,为磁力搅拌装置与测定机箱同轴心连接,有配套的磁子。
优选的,所述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为500mL,放置于中空圆柱槽,直径略小于,为自由拆卸连接,用于贮存测定的煤泥水。
所述进光孔为间隔为10cm依次紧贴玻璃试管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紧贴安装在进光口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带有光源传感器贴靠中空圆柱槽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测定方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在密闭不透光的测定仪主机箱中,紫外光通过进光孔照射待测定煤泥水的中,煤泥水在加入絮凝剂后煤泥会不断沉降,紫外光会通过上清液照射到光源传感器从而可以显示煤泥的沉降位置,从而根据煤泥的沉降速度好坏选用合适的絮凝剂。
2)、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采用磁力搅拌,配套相应的磁子,使煤泥水和絮凝剂能够充分的混匀。
3)、本实用新型所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为可拆卸,放置于测定仪主机箱中,由于煤泥水测定结束需要及时清理,可拆卸的玻璃试管可以很好的清洗。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善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用于实验室小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测定仪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测定仪纵切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图1中:自动测定仪主机箱—1,中空圆柱槽—2,测定仪密封盖—3,搅拌装置—4,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5;
图2中:紫外进光孔—6,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7,光源传感器—8;
图3中:紫外光进光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自动测定仪主机箱,用于贮存样品,并使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7处于密闭不透光中;
测定仪搅搅拌装置,用于将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5)中贮存的煤泥水与絮凝剂混合均匀;
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用于测定配套带刻度的玻璃试管(5)中煤泥下降位置;
光源传感器装置,用于收集从紫外分光光度计装置(7)中穿过的光源信号。
所述测定仪机箱1,中间为中空圆柱槽2,上方带有密封盖3,整体由不透光材料构成。
所述搅拌装置4位于测定仪的底部,为磁力搅拌装置与测定机箱1同轴心连接,有配套的磁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3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刀筷勺盛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