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紧邻既有建筑基坑的新型斜桩竖锚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3907.9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恒;宋福渊;马庆松;胡贺祥;油新华;白晨光;耿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紧邻 既有 建筑 基坑 新型 斜桩竖锚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常见的有(复合)土钉支护、桩(墙)锚支护、桩(墙)撑支护等支护型式及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支护型式的组合,目前绝大部分工程项目的基坑支护采用上述支护型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区内建筑急剧增多,建筑密度愈来愈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面、地下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很多拟建建筑见缝插针,被迫在既有建筑旁并且距离既有建筑很近处进行修建,所以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亦引发以下诸多问题:
(1)由于新开工的建筑基坑紧邻既有建筑,导致新建建筑基坑的边坡支护方法很难选取,既不能采取放坡开挖,又不能进行(复合)土钉支护。
(2)如果采取桩锚支护或墙锚支护等措施,由于坡后土体空间的限制(因既有建筑基础的限制,坡后土体宽度有限),所以锚杆角度较大,支护效果较差,并且有的边坡根本无法施工锚杆,此种情况下,采用内支撑虽然方案上可行,但其实施成本较高,工序繁杂、施工工期较长,对土方开挖和结构主体施工影响严重。
(3)近年来,双排桩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紧邻既有建筑基坑边坡支护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双排桩支护成本较高,基坑支护深度也有一定限制,支护安全系数较低,后排桩施作受边坡后环境影响较大。
就目前情况看,已经完成或在建的诸多紧邻既有建筑的基坑边坡工程,其支护效果都不甚理想,边坡变形较大,特别是坡顶变形,此类基坑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针对上述各种类型支护结构自身的缺陷,暂未发现既能用于地下空间受限的紧邻既有建筑基坑并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又能兼具施工方便、工序简单和成本低的新型支护型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工序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较好支护效果的用于紧邻既有建筑基坑的新型斜桩竖锚支护结构,解决应用在地下空间受限的紧邻既有建筑基坑中支护结构支护效果差、施工繁琐、工序复杂和成本高的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紧邻既有建筑基坑的新型斜桩竖锚支护结构,包括有斜护坡桩和桩顶冠梁,所述斜护坡桩在基坑边缘处设置有一排,并且斜护坡桩的底部伸入在基底下土层中,所述桩顶冠梁与斜护坡桩的顶部刚性连接,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斜护坡桩之间设置有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并且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下部锚固在稳定土层中,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上部与所述桩顶冠梁柔性连接;相邻两根斜护坡桩之间还设置有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并且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下部锚固在稳定土层中,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上部与腰梁柔性连接,腰梁又与所述斜护坡桩刚性连接。
所述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的杆体材料可为钢绞线、钢筋或钢丝束,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的杆体材料可为钢绞线、钢筋或钢丝束。
所述桩顶冠梁上设有预设管件,所述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上部穿过预设管件、并通过桩顶锚具和桩顶垫板与桩顶冠梁柔性连接。
所述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上部穿过腰梁、并通过桩身锚具和桩身垫板与腰梁柔性连接。
所述腰梁由两根型钢组成,所述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的上部由两根型钢之间的缝隙穿过。
所述斜护坡桩上设置有钢环筒,钢环筒上又焊接连接有牛腿支架,所述腰梁焊接并放置在牛腿支架上。
所述钢环筒焊接在斜护坡桩中的钢筋笼的外围,然后与斜护坡桩浇筑在一起。
所述斜护坡桩为矩形斜护坡桩或圆形斜护坡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相邻两根斜护坡桩之间的稳定土层中设置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和桩身竖向预应力锚杆,这样设计首先可以完全不占用红线外的地下空间,对边坡后施工环境要求极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深部土层提供的较高的锚固力,优化了整个支护结构;第三,与仅设置桩顶竖向预应力锚杆的斜桩竖锚结构相比,改善了斜护坡桩桩身的受力情况,因此不仅适用于常规基坑,还适用于普通桩锚支护体系无法应用的紧邻既有建筑基坑,在解决紧邻既有建筑高大基坑边坡支护和深基坑紧急加固处理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紧邻既有建筑的斜护坡桩+竖向锚杆支护结构型式,尤其适用于地下空间受限的紧邻既有建筑基坑,其在紧邻既有建筑深基坑支护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支护效果好,而且具有施工方便、工序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当然,本实用新型在常规的基坑边坡支护中也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3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臂式垂向锚杆复合挡土墙
- 下一篇:一种齿形筒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