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7035.3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履祥;吴东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东新;赵履祥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螺旋式 连续 逆流 浸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天然产物(尤其是中药材)中有效成分进行浸出的多级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出装置,属中药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加热和/或超声波作用下,多级连续逆流浸出工艺是提高浸出速率、得率和质量,节能减耗,减少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浸出过程中,每级固液分离的彻底性很重要。每级浸出完成后,药料中的有效成分量与浸出液中该有效成分量的比值,对浸出得率有重要影响。若浸出后,固液分离不彻底,会影响该比值,从而影响得率。分离不彻底还会使后一级加入的新鲜溶剂或溶液刚接触药材后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上一级有效成分浓度,对固液平衡向浸出方向的移动或是浸出速率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每一级浸出完成后,应让每一级的浸出液与药材尽可能多地完全分离。
有厂家采用数台提取罐组成“逆流罐组”的多级逆流浸出工艺,可以有限提高得率。但仍为静态间歇操作,每一级浸出完成后,放出浸出液时要给予很长的时间来使浸出液与药材尽量分离,这既耗时也分离不完全。专利号为00211908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构件和/或超声波构件的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出装置,布置形式为数节机槽水平状一字排开首尾串接,机槽的螺旋体仅由一部驱动机构推动,串接的长轴受到压应力,若运行受阻,长轴因压应力过大将会“杆件失稳”,造成弯曲,甚至折断,且整机过长对车间布置,对操作、清洗、维修不利。这种动态逆流浸出虽相对效果较好,尽管由多节机槽串接而成,但工艺上仍为一级连续逆流浸出,其间并无固液分离程序,存在返混(即浸出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浓度的浸出液相互混合),返混会影响浸出效果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设备布置、工艺及经济上更科学合理的多级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出装置,不仅每级连续逆流浸出过程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创造和保持浓度差中提高浸出速率,而且每级级间的浸出液与药材达到尽可能多地完全分离,在节能降耗中获取高质量有效成分的高浸出得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包括一端具有供料器和出液口,另一端具有排渣器和进液口构成的机槽,机槽内设置连接驱动机构的轴上具有多孔螺旋叶片的螺旋体,机槽外部具有加热夹套和/或超声波构件,特别是,数节机槽平行状并列设置,机槽间物料输送端和物料输入端由呈倾斜状的具有圆锥形壳体的螺旋输送兼挤压机通过接管和供、排料口相连,使数节机槽形成平行状首尾迂回接通,并且,数节机槽间由具有液位差的高位自流的输液管道连通,构成一体联动的多级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出装置。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级间固液分离或级间固液分离不彻底等方面的不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由于机槽外部设有加热夹套和/或超声波构件,在空化效应、热效应作用下,药材细胞壁快速破裂,致溶剂加速渗透和溶解细胞中的有效成分,连续逆流浸出过程在不断创造和保持最大浓度差等有利条件下,增加了浸出的传质推动力,动态浸出使扩散边界层薄且更新快,因而浸出传质阻力减小,从而提高了浸出速率;又由于数节机槽间物料输送端和物料输入端由呈倾斜状的具有挤压构件的圆锥形壳体的螺旋输送兼挤压机通过接管和供、排料口连通,数节机槽间设有液位差的高位自流的浸出液输液管道,这样就使被挤压的本一级浸出液能从呈倾斜状的圆锥体壳体回流本一级机槽中,这样,本一级浸出的物料有效成分也被留在本一级的浸出液中。各级依次如此,让每级的浸出液与药材尽可能多地完全分离,只让被浸出过的物料进入下一级,下一级的浸出液流入到上一级,也就是尽量少让已浸出的物料有效成分流入下一级。这样,就能使初一级流出的是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浸出的浸出液,末一级排出的是几乎不含有效成分的料渣。若每一级仅按70%的浸出得率计算,那么第二级得率可达91%,第三级可达97.3%,增加级数,得率更高。较之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出装置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C剖视图;
图6是图2中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东新;赵履祥,未经吴东新;赵履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7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