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作用柱塞缸和一种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7473.X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何锡阳;陈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用 柱塞 叉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作用柱塞缸和具有该单作用柱塞缸的叉车。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以其工作稳定的优点收到各个行业的青睐,特别是在叉车起升系统中应用尤为广泛;目前常用的叉车用液压油缸一般分为活塞缸和柱塞缸。无论是活塞缸还是柱塞缸都需要加装缓冲装置,以减少活塞的机械碰撞造成的影响。目前,活塞缸和柱塞缸的低位缓冲已经成熟应用到叉车油缸中,且缓冲效果非常好。但是高位缓冲却在叉车应用中被忽视,原因在于低位工作频率大于高位工作频率,然而高位碰撞是很危险的,为了保障高位碰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很有必要增加高位缓冲装置,目前应用于叉车油缸高位缓冲的研究比较少,主要是由于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叉车用柱塞缸存在的高位碰撞可靠性和安全性低导致油缸使用寿命低、高位缓冲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作用柱塞缸,所述单作用柱塞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缸体内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
所述活塞杆内开设有主油路和通道,所述主油路的一端与无杆腔连通,另一端通过通道与有杆腔连通;
所述通道内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可在通道内往复运动从而将主油路堵塞或打开;所述阀门内设有内径小于主油路的阻尼油路,所述阀门运动至将主油路堵塞时,主油路与通道之间通过阻尼油路连通;
所述缸体的内表面靠近缸体顶部位置还设有用于压缩阀门的限位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径沿靠近缸体顶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包括一体结构的顶部凸球体、中间柱形体和底部锥形体,所述顶部凸球体用于与限位套筒接触;所述中间柱形体的形状与通道的内部形状匹配,用于将主油路堵塞或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道内还设有中空形支撑体,所述中空形支撑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底部锥形体紧密配合的中心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形支撑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底部锥形体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形支撑体内还设有挡圈,且所述挡圈位于中心通孔的底部;所述挡圈与阀门的底部锥形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挡圈上具有油路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形支撑体的外表面与通道的内表面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中空形支撑体的内表面与挡圈的外表面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油路的一端延伸至底部锥形体的底面,另一端延伸至中间柱形体的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与缸体之间还设有耐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的顶部还套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缸体的缸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的底部还设有油路入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叉车,所述叉车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作用柱塞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作用柱塞缸,通过在柱塞缸的主油路上增设阀门,同时在阀门内设置内径小于主油路的阻尼油路,并且通过在缸内靠近缸顶部设置用于压缩阀门的限位套筒,从而可以使活塞杆运行至缸内高位(即靠近缸顶)时,缸内有杆腔与无杆腔之间通过阻尼油路进行油液的缓慢泄露,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单作用柱塞缸的高位缓冲,减少机械碰撞产生的噪音和振动,提高油缸的整体使用性能,同时减小机械碰撞、增加油缸的使用寿命。采用该单作用柱塞缸的叉车,在高位工作时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作用柱塞缸,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作用柱塞缸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A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作用柱塞缸第二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盖,2——限位套筒,3——缸体,4——活塞杆,5——阀门,6——活塞,7——中空形支撑体,8——弹性件,9——挡圈;31——有杆腔,32——无杆腔;40——主油路,41——通道;50——阻尼油路,51——顶部图球体,52——中间柱形体,53——底部锥形体;61——耐磨件;71——中心通孔;91——油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7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