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003.5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宁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连接 部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汽车在高速通过不平路面时,减震器下端连接杆有可能因承受过大轴向载荷而发生断裂。如果通过增加连接杆直径来提高其强度,又会在增加成本的同时增加汽车的重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做了有益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汽车减震器连接器部件重量的前提下,增强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强度,从而避免汽车在高速通过不平路面时,因剧烈振动而导致减震器下端的连接杆承受过大的轴向载荷而发生断裂或产生裂纹,影响汽车安全与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连接杆和轴套,所述套筒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多条均布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一部分沿轴线方向渐渐变小,其中与套筒相连的第一端面面积最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横截面以下为等圆。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由于在连接杆上增设了加强筋而提高了连接杆的强度,可以使汽车高速行驶在不平的路面震动频次增加的工况下,也不至于断裂或产生裂纹而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或影响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套筒连接区段,由于采用连接杆面积逐渐减小的逐渐变小截面,而改善了应力分布状况,有利于改善提高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B向剖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套筒;2、连接杆;3、轴套;11、套筒与连接杆连接端面、21、筋、
22、连接杆渐变端面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透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A向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B向剖视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放大图。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1、连接杆2和轴套3,所述套筒1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3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2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加强筋。
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套筒1,由钢板焊接而成的一端封闭的园筒状,或者由铸铁一次铸造成形的一端封闭的园筒状,其另一端为敞口,从敞口中套装汽车减震系统的减震系统的阻尼器,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面上而引起汽车上下震动时,阻尼器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在套筒中作往复振动,以减轻汽车整体车体的震动幅度,而达到减震效果。
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连接杆的第一端,焊接于上述套筒1的端部平面上,通常用情况下,所述套筒封闭端面面积远大于与之焊接的连接杆第一端面面积,由于所述整体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横截面在套筒1与连接杆2连接处,截面面积发生突变,当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受到冲击力冲击时,很容易在此处形成应力集中,而产生连接杆断裂;即使不断裂,也容易产生裂纹而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或者影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需要提高所述减震器连接件的强度。提高所述减震器连接件的强度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加大所述连接杆直径的途径,但这种方式,不但会因此而增加成本,同时还会增加汽车重量,因此,不采用此方式;另一种方式为:通过在所述减震器上设置加强筋的途径来提高所述连接杆的强度。该方式不会造成汽车成本与重量的增加,因此采用此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整的辊轮结构
- 下一篇:IPv6地址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