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9004.1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崔嵘;张万兵;熊永功;戴毅;庄凌志;武国营;杨波;傅剑峰;黄启宇;王文俊;张立;王凡;张林华;陈超;王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潜泵 自动 解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电潜泵油井开发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当海上电潜泵油井电潜泵发生气锁后能自动解锁恢复生产的一种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海洋石油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应对电潜泵生产井的一般性故障问题总结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在电潜泵井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的解决,避免了产量的损失和大规模的动员人员对故障电潜泵井进行修井作业带来的成本。但是,由于油田地质状况的不可见性,对开发过程中获取资料可能存在偏差,在油田实际开发过程中实际情况可能与设计不符,这样造成的问题较难处理。如在高含二氧化碳的电潜泵井中,如果电潜泵上部封隔器封隔的套管不具备防二氧化碳腐蚀,则无法下入带放气阀的封隔器,来解决气体对电潜泵的影响。
目前海上油田在遇到电泵气锁时,主要是通过动员人员,对生产井进行钢丝捞堵头作业,将电潜泵周围的气体通过堵头处排放到电泵上部,从而实现电潜泵沉没于液体中,从新启动电潜泵后,电潜泵能够接触气锁影响,正常排出井液,生产恢复。这样的方法将牺牲电潜泵的运行时间,从而带来了产量的损失;同时动员人员也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藉此,为了克服现有海上电潜泵井在发生气锁后带来的产量损失和节约处理气锁的费用,设计出一款当海上油气井在电潜泵发生气锁后,电潜泵能够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则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海上油气井在电潜泵发生气锁后能够自动解除的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该装置 不仅实现了电泵井发生气锁时能够较短时间内自动解除,而且还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时率,避免了产量损失,节约了油井故障处理的大量作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管状结构,于所述管状结构的本体内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内凸台,于所述内凸台的上端靠近所述内凸台一定距离设有一定位卡环,于所述定位卡环及内凸台之间卡设有一可活动移动的阀芯,所述阀芯的中部开有一流道。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内凸台与所述定位卡环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上端设有一凸缘,下端呈锥形,带流道阀芯通过所述凸缘卡设于所述内凸台与定位卡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阀芯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流道的大小可调。
优选地,所述管状结构本体上下两端开口;于所述定位卡环一端的开口为内螺纹,以使所述管状结构本体与生产管柱相连;于所述内凸台一端的开口为外螺纹,以使所述管状结构本体与电潜泵电泵出口管柱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当在海上油田生产井电潜泵发生气锁关停后,本实用新型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其上部生产管柱内的流体通过所述带流道阀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该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的下部,在该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的下部压力大于其上部压力后,封隔在电潜泵周围造成电潜泵气锁的气体即可通过所述带流道阀芯向上排出,从而实现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故障。
其二、本实用新型在生产井发生气锁时,所用电潜泵能够自动解除气锁,无需附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海上油田生产井能够快速恢复生产,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时率,避免了产量的损失。
其三、本实用新型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不仅实现了在电泵井发生气锁时能够较短时间内自动解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解除气锁,无需人员干预,减少了人员海上解锁的作业风险,节约了油井故障处理的大量作业成本,且可靠性强、安全因素高。
其四、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的大小可根据不同海上石油生产井的电泵状况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对电潜泵进行保护,防止其在启动瞬间电流过大,导致电机损坏,同时,又可以以最短时间解除电潜泵气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潜泵自动解除气锁的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其中,本体100;内凸台101;定位卡环102;阀芯103;流道104;凸缘105;内螺纹106;外螺纹107;生产管柱200;电潜泵3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实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9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