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架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2485.1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军;刘边疆;张杰秀;李杰;殷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导尿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支架导尿管。
背景技术
泌尿男科的多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需要进行尿道手术。先天性疾病包括有尿道下裂、原发性尿道瘘等。后天性疾病常见于各种外伤造成的尿道损伤、沿尿道置入内腔镜进行手术造成的医源性尿道损伤、尿道下裂手术后出现的尿道瘘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造成尿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异常,需要手术修补或重建新尿道。而修补或重建的新尿道常需留置支架导尿管,支撑尿道及引流尿液。既往常用普通的导尿管作为尿道手术后的支架导尿管,但是尿道分泌物及缝合口的渗血积聚在局部不易排出,尿液沿管壁和尿道壁之间流出刺激新尿道,这些因素容易造成新尿道缝合处的感染,这是尿道手术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为此,有人对患者进行膀胱造瘘留置膀胱造瘘管直至新尿道缝合处愈合。这虽然可以通过暂时的尿流改道减少尿液通过新尿道产生的刺激,但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发生膀胱造瘘手术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各种具有冲洗和引流作用的尿道支架则有容易滑脱出尿道、引流尿液或尿道分泌物不充分等不足。目前缺乏一种具有集冲洗尿道、引流尿道分泌物及引流膀胱内尿液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支架导尿管作为尿道手术后使用的导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导尿管,该支架导尿管同时具有冲洗尿道、引流尿道分泌物及引流膀胱内尿液三种功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导尿管,该支架导尿管包括导管、套装在导管外侧的气囊、充气阀、三通阀、带排气孔的负压吸引球和注药管,导管的壁面上设有侧孔,导管内腔中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道、第二腔道和第三腔道,第一腔道的一端与三通阀的第一阀口连接,第一腔道的另一端与喷药孔相通;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注药管连接,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负压吸引球连接;第二腔道的一端壁面上设有引流孔;第三腔道的一端与充气阀连接,第三腔道的另一端与气囊相通。
进一步,所述的引流孔靠近气囊。
进一步,所述的侧孔至少为8个,排成两行,且对称布设在导管的壁面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导尿管具有冲洗尿道、引流尿道分泌物及引流膀胱内尿液三种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导尿管中,带引流孔的第二腔道可以充分引流膀胱内尿液。注入药液或吸引尿道分泌物的第一腔道不与引流尿液的第二腔道相通,可以保证药液有效的通过喷药孔注入尿道并向尿道内反流,使药液充分接触尿道。带排气孔的负压吸引球可以保持负压状态,并通过侧孔充分吸出尿道内分泌物。三通阀可以使注入药物和吸引分泌物使用同一腔道,减少导管制作工艺的复杂性。通过第三腔道向气囊中充气,使得气囊卡住膀胱颈口可以防止导管滑脱出尿道。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导尿管吸引效率高,导管位置易于固定,使用简单,适用人群广泛,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有:导管1、引流孔2、气囊3、喷药孔4、侧孔5、充气阀6、三通阀7、负压吸引球8、注药管9、第一腔道101、第二腔道102、第三腔道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导尿管,包括导管1、套装在导管1外侧的气囊3、充气阀6、三通阀7、带排气孔的负压吸引球8和注药管9。导管1的壁面上设有侧孔5。导管1内腔中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道101、第二腔道102和第三腔道103。第一腔道101的一端与三通阀7的第一阀口连接,第一腔道101的另一端与喷药孔4相通。三通阀7的第二阀口与注药管9连接,三通阀7的第三阀口与负压吸引球8连接。第二腔道102的一端壁面上设有引流孔2。第三腔道103的一端与充气阀6连接,第三腔道103的另一端与气囊3相通。作为优选,引流孔2靠近气囊3。
进一步,所述的侧孔5至少为8个,排成两行,且对称布设在导管1的壁面上。设置多个侧孔5,可以提高吸取尿道分泌物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2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