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驾驶室叉车的液压行走开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2970.9 | 申请日: | 2013-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祥;周齐齐;温跃清;田原;马杰;陈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4 | 分类号: | B60K17/14;B60K17/35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驾驶室 叉车 液压 行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隧道、匝道中搬运长条型货物的侧面叉车。
背景技术
某特种侧面叉车用于隧道、匝道中搬运长条型货物,因为作业环境的空间限制导致车辆无法调转车头行驶,如采用倒车行驶,则会由于驾驶员的视野不好,极易造成车辆与墙壁碰撞,因此,需要在车辆两端分别设置驾驶室来进行车辆控制,双驾驶室要求在两个驾驶室均能实现车辆行走操纵。现有的双驾驶室叉车的两个驾驶室内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行车系统,每套独立的行车系统都包括一个变量泵、一个主溢流阀、两个行走马达、两个主控制阀。整车液压行走系统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双驾驶室叉车的液压行走系统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且符合驾驶人员行车操纵习惯,用于双驾驶室叉车的液压行走开式系统。
用于双驾驶室叉车的液压行走开式系统包括主液压系统,所述主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1、变量泵2、系统溢流阀4、单稳分流阀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前行走马达12和后行走马达13;所述变量泵2的吸油Q1口和泵体卸压T1口分别连通着油箱,变量泵2的进油P1口通过三通管分别与系统溢流阀4的进油P2口、单稳分流阀5的进油P3口连通;系统溢流阀4的回油T2口连通油箱;单稳分流阀5具有非稳态分流A3口和稳态分流B3口;单稳分流阀5的非稳态分流A3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通着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的进油P4口和变量泵2的反馈油LS口;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的回油T4口连通着油箱;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的第一工作A4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通着前行走马达12的第一工作A5口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第一工作A1口;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的第二工作B4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通着前行走马达 12的第二工作B5口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第二工作B1口;前行走马达12的卸压T5口连通着油箱;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第三工作C1口连通着后行走马达13的第一工作A6口,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第四工作D1口连通着后行走马达13的第二工作B6口;后行走马达13的卸压T6口连通着油箱;
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6和副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7、主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8、副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9、梭阀20和梭阀21;所述单稳分流阀5的稳态分流B3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通着主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6的进油E1口和副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7的进油E2口;所述主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6的工作油F1口连通着主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8的进油J1口,主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6的回油G1口通过三通管分别与主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8的回油K1口和油箱连通;所述主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8的第一工作M1口连通着梭阀21的第一进油U2口,主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8的第二工作N1口连通着梭阀20的第一进油口U1;所述副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7的工作F2口连通着副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9的进油J2口,副驾踏板式两位三通先导阀17的回油G2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通着副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9的回油K2口和油箱;所述副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9的第一工作油口M2连通着梭阀20的第二进油V1口,副驾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9的第二工作油N2口连通着梭阀21的第二进油V2口;梭阀20的出油W1口连通着所述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的第一控制油X口,梭阀21的出油W2口连通着所述三位四通液控换向阀9的第二控制油Y口。
所述单稳分流阀5的稳态分流B3口上设有控制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使用一套集成的液压行走开式系统实现了双驾驶室侧面叉车的行车操纵;采用单双马达切换工作制,实现了双驾驶室侧面叉车在平地行走与爬坡工况的切换,解决了双驾驶室侧面叉车平地行驶时速度要求高,而爬坡时,要求驱动力矩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使用液控先导技术,使控制车辆行走的液压控制阀可更加方便的布置于驾驶室,符合操作人员的驾驶习惯;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2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