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智能阻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3329.7 | 申请日: | 2013-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3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长生 |
主分类号: | B61K7/16 | 分类号: | B61K7/16;B61L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车防护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平台的可对超挂进行闭锁和报警的矿用智能阻车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斜井运输一般都设置有“一坡三挡”, 简单讲就是:1、平台阻车器,2、变坡点下20米的挡车栏,3、坡底的挡车栏。阻车器是第一挡,是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上部平车场都是由人工进行摘挂钩,矿车与矿车的链接,矿车与绞车的链接都是人工进行,由于人的不确定因素,安全系数较低,因此需要设置阻车器。一般煤矿常用的阻车器有手动式阻车器、半自动阻车器以及全自动阻车器,根据使用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阻车器、电动阻车器、气动阻车器等,这些阻车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都是一个人进行控制,且不能实现对人工违章超挂的控制,人工可以随意打开、关闭。
我国矿用阻车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煤矿广泛使用老式手动阻车器,手动阻车器对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手动阻车器上下行车都需要人工操作,成本较高,阻碍了煤矿安全生产。
2)现有的开发出的高端全自动阻车器,例如红外检元件测速、电磁式防跑车系统等,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无法全面推广。
3)大量使用的简易阻车器,例如脚踏式阻车器、设备笨重并且性能并不是非常可靠,同时也存在操作员工由于技能或素质不佳容易造成失误的问题。
4)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受人为误操作因素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由绞车司机、把钩工、信号工三人连锁控制,且能对超挂实现闭锁、报警,同时也能实现绞车未开启时阻车器不能人工擅自打开,上拉矿车至平车场某点时自动关闭,能有效防止矿车跑车事故的矿车智能阻车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智能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阻车装置、气动装置和感应装置联合构成;所述的阻车装置由底座、承压板、主轴、联动杠杆和碰头构成,其中底座安装在轨道上,主轴安装在底座上,联动杠杆安装在主轴的边端上,碰头安装在位于底座中间的主轴上,承压板安装在底座下方可与碰头支撑端接触的位置;所述碰头的一端为阻车端,另一端为支撑端,阻车端与支撑端结合的中间安装在主轴上;所述的气动装置由空压机、气控阀、气缸、活塞推杆构成,其中空压机连接气控阀,气控阀连接气缸,气缸上安装了活塞推杆,活塞推杆与阻车装置的联动杠杆相铰接;所述的感应装置由感应头、感应器、控制器和报警器构成,在平车场的轨道进口处和出口处各安装了一组感应头和感应器,感应头连接感应器并垂直安装在轨道上,感应头为软性条状,感应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报警器和空压机。
当上行矿车被钢丝绳牵引进入平车场后,经过阻车装置后,阻车装置自动关闭,无需人工操作。
当下行矿车进入平车场时,会触碰进口处的感应头,当矿车触碰后感应头会弯曲,矿车经过后再恢复原状,感应头将感应结果传递给感应器,感应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气动装置,启动空压机,通过气控阀使气缸放气,收回活塞推杆,使阻车装置的联动杠杆旋动主轴,带动旋起碰头,使碰头阻车端升起,碰头支撑端落下并着落在承压板上,这样将阻车装置关闭;当下行矿车离开平车场时,会触碰出口处的感应头,当矿车触碰后感应头会弯曲,矿车经过后再恢复原状,感应头将感应结果传递给感应器,以判断平车场内的矿车数量;可以事先规定停留在平车场内的矿车个数,经感应器检测矿车个数后,在矿车数量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必须由把钩工---信号工---绞车司机依次打开开关,阻车装置通过气动装置开启;一旦平车场内的矿车超过规定个数时,启动报警器,同时感应装置控制气动装置,即使人工操作也使阻车装置无法开启,直到矿车退出,符合规定数量。这样可以完全避免因平车场的管理不善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完全避免因平车场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的安全事故;操作简单、轻松,上行车辆通过时阻车器自动操作,降低了操作频率,下行车通过时,阻车器由气阀控制,操作只需要轻轻一按,操作轻松,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矿用智能阻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斜坡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阻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感应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长生,未经黄长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3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