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集装箱气动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545.3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8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富;包海斌;丁治洁;袁红辉;陈浩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8 | 分类号: | B65D90/08;B65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集装箱 气动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为一种垃圾集装箱气动密封装置,属于密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垃圾密度不断下降,可压缩性增加。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车收集后,送到垃圾中转站集中,通过中转站内的压缩装置将垃圾装入专用的集装箱内进行压缩装载,然后用专用的装载车将集装箱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压装的目的是减容、增重,增加转运车的装载量,减少车辆的空载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活垃圾的压缩转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应用,而我国仅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特大型城市和发达的沿海城市展开应用。由于中国大陆生活垃圾的独特性,即与国外不同的特点是:垃圾不分类而混装、垃圾袋装化程度低而散装、垃圾含水量大。使得国外的垃圾压缩转运设备、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而国内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的需求却在井喷式的增长。
国内外环卫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装载压缩后垃圾用的垃圾集装箱,其尾门(后门)封闭结构都是采用一重门或二重门封闭结构,这种集装箱在日常运输过程中门与箱体密封面处存在液体渗漏现象,虽然采用了实心空穴的单唇口密封方式、实心海绵填充单唇口密封方式或实心软质橡胶双唇口密封方式。但是效果均不理想,无论是通过改变其密封条的尺寸大小还是材料的软硬度均无法改善它的密封效果,仍旧有渗漏现象的存在,二次污染情况严重。原因可能是因为每个箱子的门缝和锁扣的间隙尺寸均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垃圾集装箱气动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垃圾集装箱气动密封装置,包括集装箱箱体和安装于集装箱箱体上的箱门;在箱门的底部和左右两侧的密封区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依次嵌合有橡胶衬里和充气式密封条,所述充气式密封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动装置和放气装置。
所述的充气式密封条为空心密封条,所述的空心密封条未充气时外径为25mm,充气后外径为32mm,壁厚0.75mm;从而有效地锁住箱内液体的渗漏。
所述的气动装置上设置有气压计。
所述的密封区为箱门与箱体的重合部或门缝处。
所述的充气压力为0.25Mpa。
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动膨胀空心密封条的方式来满足密封要求,通过门上安装气动元件装置,门缝处安装空心密封条来完成的。只需关上箱门后,启动气动装置,利用外接空压气源来达到气动膨胀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橡胶空心密封条充气膨胀来实现集装箱门与箱体(门框)之间的密封,操作方便,密封性好,不会造成液体渗漏;
2、通过在箱门上的密封区设置安装槽,实现了充气式密封条的快速、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门2、充气式密封条3、气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集装箱气动密封装置,包括集装箱箱体和安装于集装箱箱体上的箱门1;在箱门1的底部和左右两侧的密封区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依次嵌合有橡胶衬里和充气式密封条2,所述充气式密封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动装置3和放气装置。
所述的充气式密封条2为空心密封条,所述的空心密封条2未充气时外径为25mm,充气后外径为32mm,壁厚0.75mm;从而有效地锁住箱内液体的渗漏。
所述的气动装置3上设置有气压计。
所述的密封区为箱门1与箱体的重合部或门缝处。
所述的充气压力为0.25Mpa。
使用时,当集装箱内装完垃圾后,清理门框上的残余垃圾,以达到密封面的平整度。然后关上门,锁紧门铰链,启动箱门1上的气动装置3,自进气快速接头处向充气式密封条2输入空气。由于充气式密封条2的膨胀,使得箱门1与箱体之间密闭。
开门前,打开放气装置,先将充气式密封条2内的压缩空气排除后,方能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5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灭活疫苗中CA16抗原免疫原性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