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用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783.4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常绪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绪芝 |
主分类号: | F02G1/043 | 分类号: | F02G1/043;F01N5/02;F01N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用内燃机,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今轿车使用的内燃机存在着许多优点的同时,还存在着以下严重的不足之处,一是现内燃机因冷却和排废气浪费掉60%左右的热量,热的利用率太低;二是内燃机的动力小,且因其内燃机自身结构的限制无法挖掘利用;三是现内燃机燃料燃烧环境恶劣,对产生的废气无法消除有害成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节约能源,动力增大,无污染的轿车用内燃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轿车用内燃机,包括机体,机体包括气缸、缸头和冷却水通道,气缸内设有活塞,缸头底部设置燃灶,燃灶上方设置工质加热器,工质加热器与气缸之间设置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气门和排气门分别位于燃灶两侧,燃灶内设置混合器,混合器上部设置电子点火器,缸头顶部设置热燃气出口,热燃气出口顶部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顶部连接气体水洗装置,气缸缸壁上连接气体调节控制装置,气缸缸壁的中下部对称设置工质冷却器。
燃灶是发动机的动力源,由燃料箱供来的燃料和由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送来的高温空气,在燃灶所具备的混合器内均匀混合,燃烧环境优越,由电子点火器点火,火焰温度可达1500℃左右,燃料得到彻底燃烧,释放出最大的热量,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功率后,余热部分进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热量基本无损失,其产生的废燃气由气体水洗装置将其中的油渍、烟尘微粒等有害成分被清除,变成了对人无害的清洁气体,并且由于利用高温空气参与燃烧,向做功的气体供应热量,高温气体本身就是热源,可比使用低温空气参与燃烧的现有内燃机节省一半以上的燃料;气体调节控制装置可灵活的向气缸内注入数值不等的工质进行增压,大幅提升内燃机的动力;内燃机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工质是以气态为载体,加入人工合成的液态相变成分,如四氧化二氮或普通水等液态成分组成,流阻小,膨胀系数大,循环流动于缸头和气缸内;工作时,例如使用的是以氦气为载体的工质在工质加热器内与燃灶传来的高温进行热传递,工质温度上升,工质分子撞击器壁的速率加大,其中液态成分遇热后便会猛烈的膨胀成汽态,增大了工质总压强的上升,工质形成高压强后,从进气门进入气缸,强劲的气体冲击波压迫活塞下行,活塞由连杆带动曲轴等旋转做工,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发动机配备的冷却装置将工质中的高温导入冷却水中,工质降温,使工质中的相变成分从汽态相变成雾状液态,工质压强骤减,减轻了活塞上行阻力,活塞上行后,又将冷却后的工质从排气门压入缸头内的工质加热器吸热,再进入气缸做功,如此往复循环。
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外部设置密封罩,密封罩末端的开口处设置吸气泵,吸气泵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燃灶,空气管道位于余热回收器内,余热回收器底部设置燃气总管,顶部设置燃气出口,燃气出口连接气体水洗装置,空气管道上设置限压阀,空气管道和余热回收器之间设置金属隔板,散热器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排水管和回水管连接冷却水通道,回水管和冷却水通道之间设置水泵。水泵通过回水管源源不断的将内燃机内带热的冷却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到散热器,散热器后面的吸气泵不断的将密封罩内的空气吸走,前面的空气流便穿过散热器进行补充,空气流穿过散热器时,便将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收入到空气中,然后吸气泵将这些带有相对低温的空气通过空气管道进入余热回收器,升温后进入燃灶,从热燃气出口向外冒出的高温度燃气从燃气总管进入余热回收器,对空气管道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两种温度不同的气体在余热回收器内的各自的气道中相互逆行,通过传热性极强的金属隔板进行传递,相对低温的空气逐段逐渐的将废燃气中的高温段吸入,形成高温热空气,由空气管道引入燃灶内,与燃料箱来的燃料混合后燃烧,将热供给工质做功;因为参燃的空气吸收了废燃气中的热量,本身温度高,可比使用常温的自然空气参与燃烧做功的现内燃机节省一半以上的燃料;从内燃机内冒出的高温废燃气在余热回收器中,被逆行的低温空气通过金属隔板逐段逐渐将高温吸走,变成了低温废燃气,最后进入气体水洗装置中,排出干净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绪芝,未经常绪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