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瓣防卡整形胀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910.1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祥;陈传东;宋胜利;綦兴龙;郭伟成;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瓣防卡 整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瓣防卡整形胀头,属于油气田井下变形套管整形修复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的不断开发,套管变形已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套管损坏形式。目前较常用的整形工具是梨形胀管器,主要依靠地面施加的冲击力,使胀管器锥体工作面瞬间产生侧向分力,挤胀、冲胀变形部位,使变形套管扩径复位。当钻柱高速下放冲胀时,胀管器虽可强行通过套变段,但套管被挤胀之后钢材本身的弹性恢复力将使胀管器通过后的尺寸缩小,造成卡钻事故。
ZL200520125536.2公开了一种分瓣式胀管器,由上接头、外套、内锥体、锥体接头、分瓣锥体及探针组成,锥体下端爪形分瓣结构内表面与内锥体相支撑。分瓣锥体上端与锥体接头相连,与外套下端面相定位。内锥体上部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外表面与上接头和锥体接头爪形相支撑,下部为锥体,与探针连为一体,探针下端为圆头柱状体。胀管器完全分瓣,且通过筋板连接,致使胀管器整体强度低,可靠性差,影响整形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整形效率低、易卡钻等缺陷,提供一种分瓣防卡整形胀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中心杆、弹性胀锥和导向锥组成,中心杆上部外管壁设为锥面;导向锥设有阶梯状中心凹槽,中心杆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导向锥的中心凹槽内;在中心杆与导向锥中心凹槽的环空内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端面与中心杆下端面之间的中心杆上套接有弹性胀锥,弹性胀锥上部与中心杆外管壁锥面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弹性胀锥分瓣,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直径的胀大或收缩,套管一次整形完成后,上提管柱,中心杆上移,弹性胀锥锥面与中心杆锥面分开,弹性胀锥收缩,直径变小,从而顺利起出管柱,避免卡钻事故发生;同时复位弹簧能使弹性胀锥复位,可重复进行整形施工,提高整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中心杆1、弹性胀锥2和导向锥4组成,中心杆1上部外管壁设为锥面;导向锥4设有阶梯状中心凹槽,中心杆1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导向锥4的中心凹槽内;在中心杆1与导向锥4中心凹槽的环空内安装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上端面与中心杆1下端面之间的中心杆1上套接有弹性胀锥2,弹性胀锥2上部与中心杆1外管壁锥面配合。
所述的弹性胀锥2上部为分瓣式胀头。
所述的弹性胀锥2的分瓣式胀头外表面为弧面,下部外表面为圆柱面,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
在进行套管整形作业时,将下井管柱与中心杆1螺纹连接后下入井内套变点位置上端,通过管柱冲击力冲击套变点位置,此时弹性胀锥2卡在套变点位置,变形套管在径向力的作用下被胀开,再上提管柱,中心杆1上移,并压缩复位弹簧3,弹性胀锥2缩径,使上提力作用在弹性胀锥2上,从而顺利起出管柱,避免卡钻事故发生;同时复位弹簧3能使弹性胀锥2复位,可重复进行整形施工,直到套变整形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