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稳流吸能式行车道路沿线声屏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099.9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庆;高书宁;王云秋;杨柳;王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庆;高书宁;王云秋;杨柳;王伟成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流吸能式 行车 道路 沿线 屏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流吸能式行车道路沿线声屏障。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在道路交通工程建筑中,一些道理经常会穿过居民区,行车的噪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需要设置声音屏障,以阻隔行车的噪音对人体的影响,一般均为挡板式的设计,现有的声音屏障没有考虑在挡板夹持在道路两旁后,对行车气流的影响,容易对车辆的行车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流吸能式行车道路沿线声屏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流吸能式行车道路沿线声屏障,包括下、中、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基层、行车气流稳定板、消音吸能板,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嵌入于混凝土基层的顶端,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与消音吸能板呈一定夹角铰接在一起,在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扰流凹槽,每组扰流凹槽均包括第一扰流凹槽组和第二扰流凹槽组,所述第一扰流凹槽组具有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4条向外侧凹陷的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扰流凹槽组具有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3条向外侧凹陷的条形凹槽,且所述第二扰流凹槽组中的3条条形凹槽分别处于第一扰流凹槽组中相邻的两条条形凹槽之间,在所述消音吸能板上均布有向外侧凹陷的椭圆形凹槽,在所述椭圆形凹槽内均填充有吸能泡沫。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与消音吸能板之间呈10°~15°夹角。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的高度在30cm~60c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到行车的特点,增设行车气流稳定板,能够对行车产生的气流进行扰流作用,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具备屏蔽噪音的功能,安装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基层,2.行车气流稳定板,3.消音吸能板,4.第一扰流凹槽组,5.第二扰流凹槽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稳流吸能式行车道路沿线声屏障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下、中、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基层1、行车气流稳定板2、消音吸能板3,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2嵌入于混凝土基层1的顶端,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2与消音吸能板3呈一定夹角铰接在一起,在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2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扰流凹槽,每组扰流凹槽均包括第一扰流凹槽组4和第二扰流凹槽组5,所述第一扰流凹槽组4具有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4条向外侧凹陷的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扰流凹槽组5具有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3条向外侧凹陷的条形凹槽,且所述第二扰流凹槽组5中的3条条形凹槽分别处于第一扰流凹槽组4中相邻的两条条形凹槽之间,在所述消音吸能板3上均布有向外侧凹陷的椭圆形凹槽,在所述椭圆形凹槽内均填充有吸能泡沫。
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2与消音吸能板3之间呈10°~15°夹角。
所述行车气流稳定板2的高度在30cm~60cm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到行车的特点,增设行车气流稳定板,能够对行车产生的气流进行扰流作用,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具备屏蔽噪音的功能,安装方便可靠。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庆;高书宁;王云秋;杨柳;王伟成,未经徐庆;高书宁;王云秋;杨柳;王伟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0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