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式笔记本电脑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393.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谷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张二群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笔记本电脑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承载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设备作为信息通道的重要承载介质,在电力信息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处理等工作,则要在相对狭小的设备间工作,工作人员在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手持笔记本电脑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影响了工作进度。不仅在施工维护方面,在其他方面比如商场、办公室或是演讲、开会、客厅、卧室等场所也经常用到笔记本电脑,而这些现场往往没有合适的笔记本电脑承载工具,给我们办公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构造简单、结构合理、携带方便,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高度可调节的笔记本电脑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式笔记本电脑支架,该支架构造简单、结构合理、携带方便,能够通过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需要比如办公室、卧室、商场等,也可以针对人体的身高、站姿、坐姿等调节其高度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笔记本电脑支架,包括底座、承载架以及底座和承载架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承载架由一根方管和两根圆管组成,所述的两根圆管分别插接在方管的两端,所述圆管向上倾斜,且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述连接部的顶端通过支撑块与方管的中部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底端与底座连接,且连接部的长度可调节。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由至少四根连接杆组成,所述连接杆的首尾通过销轴依次铰接,最顶部连接杆的上端与支撑块固定,最底部连接杆的底端与底座相铰接,相互铰接的两个连接杆之间挤压有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一端与一侧连接杆固定,另一端与另一侧连接杆接触,最底部的连接杆与底座的之间挤压有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一端与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最底部的连接杆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片与第二弹簧片相同。
优选的所述方管和圆管均为不锈钢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支架构造简单、结构合理、携带方便,不用时只需将其进行折叠即可,通过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需要比如办公室、卧室、商场等,也可以针对人体的身高、站姿、坐姿等调节其高度来达到合适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第一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方管,3、圆管,4、支撑块,5、连接杆,6、销轴,7、第一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升降式笔记本电脑支架,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承载架以及底座1和承载架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承载架由一根方管2和两根圆管3组成,所述的两根圆管3分别插接在方管2的两端,所述圆管3向上倾斜,且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述连接部的顶端通过支撑块4与方管2的中部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底端与底座1连接,且连接部的长度可调节。
底座1为一个支撑板,底座1通过连接部与顶部的承载架相连接,在承载架的方管2两端设有圆形孔,其孔径与圆管3的管径一致,将圆管3插入到圆形孔里面,而圆管3本身向上倾斜,可将笔记本放在倾斜的圆管3上面,这样更方便操作和观看笔记本。
所述连接部由至少四根连接杆5组成,所述连接杆5的首尾通过销轴6依次铰接,最顶部连接杆5的上端与支撑块4固定,最底部连接杆5的底端与底座1相铰接,相互铰接的两个连接杆5之间挤压有第一弹簧片7,所述第一弹簧片7一端与一侧连接杆5固定,另一端与另一侧连接杆5接触,最底部的连接杆5与底座1的之间挤压有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一端与底座1固定,另一端与最底部的连接杆5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片7与第二弹簧片相同,所述方管2和圆管3均为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