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厨具加热线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3299.8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崔祥;张本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鑫利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44 | 分类号: | H05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李弘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厨具 热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厨具加热线盘。
背景技术
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家电厨具如电饭锅、炒锅等具有节约电能、热效率高、清洁环保、方便耐用等众多优点,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电饭煲通过线盘产生交变磁场;由于内锅一般采用铁、镍能导磁材料制作,上述交变磁场能使能过本身产生涡流,从而使得内锅本身发热,起到加热的作用。
现有的家电厨具的加热线盘包括支架、固定于支架底部和侧部的加热线圈、装设于支架上的磁条安装架及装设于安装架上的磁条,组装时,将二绕制的线圈通过胶水或加热自粘的方式分别固定于支架底部和侧部,磁条通过胶水固设于安装架上,再将安装架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支架上。
然而,上述的加热线盘的组装过程复杂,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加工成本,而且还需在支架上设置卡扣结构以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增加了加热线盘加工难度,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厨具加热线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厨具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装设于支架上的第一加热线圈、第二加热线圈及若干磁条,所述支架包括呈圆台状的基部、连接于基部底面中心的第一安装架、及环设于基部底面侧部上的若干第二安装架,所述磁条安装在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一连接于基部的中心凸台及连接于中心凸台上的若干第一组装部,第一组装部的顶面与支架的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一绕线空间;每一第二安装 架包括一连接于基部底部的连接部及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组装部,每一连接部相隔对应的第一组装部并与该对应的第一组装部之间形成一绕线间隙,所述第一加热线圈通过绕线间隙直接绕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组装部朝向基部的侧面对应基部外形呈弧形设置,使得第二组装部的内侧面与基部的底部侧面之间形成第二绕线空间,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直接绕设于第二绕线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装部绕中心凸台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第二安装架对应设置于一第一组装部的侧上方,第二安装架之间绕基部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装部的底部开设有一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组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磁条分别装设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厨具加热线盘通过将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直接绕设于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上,第一组装部和第二组装部分别对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进行限位,简化组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简化支架的结构,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厨具加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厨具加热线盘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厨具加热线盘的倒示图,其中,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未显示。
图4为图3所示厨具加热线盘沿中心轴线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未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厨具加热线盘,该厨具加热线盘包括支架10、第一加热线圈20、第二加热线圈20及若干磁条40;所述第一加热线圈20装设于支架10的底面中心,所述第二加热线圈30装设于支架10的底面侧部上,所述磁条40盖设于第一加热线盘20和第二加热线盘30的外侧。
所述支架10包括平底锅盖状(即呈圆台状)的基部11、连接于基部11底面中心的第一安装架12、及环设于基部11底面侧部上的若干第二安装架13。所述第一安装架12和基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也可以分开冲模成型,通过采用胶水或其它方式,使第一安装架12固定连接于基部11上。所述第一安装架12包括一垂直连接于基部11上的中心凸台121及放射状连接于中心凸台121上的若干第一组装部122。第一组装部122的顶面与基部11的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一绕线空间14,所述第一组装部122底部开设有一第一安装槽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鑫利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鑫利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3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