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4684.4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双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4 | 分类号: | B62D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车身上纵梁总成结构都是在纵梁前端有小段缓冲区的结构,当发生一定冲击时,纵梁前端可以得到一定的缓冲,吸收掉部分冲击带来的能量,进而使得对乘员的伤害降到最低,对乘员安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种传统结构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当汽车受到较大冲击时,由于冲击力度的强大,因为纵梁前端的缓冲区范围小,不足以抵销冲击带来的能量,进而会对乘员造成不可挽回的较大的伤害,因此,急需要一种新型的缓冲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缓冲区范围小,抵销冲击带来的能来不足而对乘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其中,包括右前纵梁上盖板,纵梁前段加强板,纵梁前段和纵梁前段连接板,所述右前纵梁上盖板设于所述纵梁前段上方,所述右前纵梁上盖板与所述纵梁前段连接,所述纵梁前段加强板设于所述右前纵梁上盖板和所述纵梁前段中间,所述纵梁前段加强板与所述纵梁前段连接,所述纵梁前段加强板的形状为波浪形。
上述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其中,所述右前纵梁上盖板与所述纵梁前段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上述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其中,所述纵梁前段加强板与所述纵梁前段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上述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其中,所述纵梁前段连接板与所述纵梁前段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当汽车遇到冲击较大的时候,缓冲结构能吸收大部分冲击产生的能量,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纵梁缓冲结构在新型汽车上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纵梁缓冲结构整体图;
图3是纵梁缓冲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A-A断面示意图;
图5为B-B断面示意图;
图6为C-C断面示意图。
1 右前纵梁上盖板
2 纵梁前段加强板
3 纵梁前段
4 纵梁前段连接板
5 纵梁缓冲结构
6 纵梁折弯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请结合图1-6所示,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前纵梁上盖板1,纵梁前段加强板2,纵梁前段3和纵梁前段连接板4,右前纵梁上盖板1设于纵梁前段3上方,右前纵梁上盖板1与纵梁前段3连接,纵梁前段加强板2设于右前纵梁上盖板1和纵梁前段3中间,纵梁前段加强板2与纵梁前段3连接,纵梁前段连接板4与纵梁前段3连接,纵梁前段加强板2的形状为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以下实施方式,请继续参见图1-6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右前纵梁上盖板1与纵梁前段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纵梁前段加强板2与纵梁前段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纵梁前段连接板4与纵梁前段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使用者可根据以下说明进一步认识本实用新型的特性及功能: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以下面实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纵梁缓冲结构具体在整车纵梁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双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双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4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绳检测保养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转向管柱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