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形弯管假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5867.8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庄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92 | 分类号: | D01H7/9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弯管 假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纤纺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形弯管假捻器。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中,假捻是一种特殊的加工工艺,纱的两端都是被控制的,在两端之间加捻,纱条上可以产生相等数量但捻向相反的捻回, 最终保持整体给纱加的捻度为零,在粗纱机上可增加与纱条设计捻向相同段的强力,即粗纱纺纱段强力,但另一段,粗纱卷绕段,却产生退捻;在化纤领域经常给一段暂时加上捻的丝线做热定型后两端合并退捻,保持整体捻度为零。现有技术中,假捻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一类是对纱线握持效果较好,但对纱线的磨损较大,另一类是对纱线磨损较小,但假捻效率不够高,对不同的纱线最好能够有不同的握持力,这样更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纱线进行假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纱线握持力可以调节的变形弯管假捻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形弯管假捻器,包括:
-转筒,所述转筒为圆柱形,所述转筒由开口端互扣的上筒和下筒两部分组成;
-弯管,所述弯管位于所述转筒内部,所述弯管为S字形,其两拐弯部分为软管,两端部分及中间部分为硬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两端的硬管分别与所述上筒和下筒端面固定连接,改变所述上筒与下筒相对位置能够改变所述弯管拐弯部分的角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下筒的外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筒开口附近内侧设有3-8个凸圈,所述下筒开口附近外侧设有3-8个与所述上筒的凸圈匹配的凸圈,上筒的凸圈与下筒的凸圈相互啮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弯管进口位于其与所述上筒连接端面上,所述弯管出口位于其与所述下筒连接端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口和出口均喇叭形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筒外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转筒能够沿其轴线在轴承上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弯管假捻器,通过调节上筒和下筒的相对位置,改变弯管在两个拐弯处的角度,进而可以对不同纱线施加不同的握持力,使假捻器满足不同的纱线的假捻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普适性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弯管假捻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筒、2.上筒、3.下筒、4.凸圈、5.弯管、6.硬管、7.软管、8.进口、9.出口、1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弯管假捻器,包括圆柱形转筒1和位于转筒内部的弯管5,转筒1分为上筒2和下筒3,上筒2的内径稍微大于下筒3外径并互相扣在一起,上筒2开口附近内侧设有六个凸圈4,下筒3开口附近外侧设有与上筒2凸圈4相互匹配的六个凸圈4,上筒2和下筒3的相对位置由相互卡在一起的凸圈4决定,一个筒上的凸圈4能够卡在另一个筒上两个相邻凸圈4之间;
弯管为S字形,其两个拐弯部分为软管7,两端部分及中间部分为硬管6,S字形的两端分别与上筒2的上端面和下筒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弯管进口8位于上筒2上端面内,出口9位于下筒3下端面内,进口8和出口9都为喇叭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变形弯管假捻器的下筒3外侧设有一轴承10,转筒能够在轴承上沿转筒1轴线旋转,在外力带动下转筒1可以自由旋转,并带动弯管5旋转。相互啮合的凸圈4能够固定上筒2和下筒3的相对位置,随之弯管1的拐弯部分角度也随之变化。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纱线从弯管1进口8穿入弯管,沿S字形弯管运行,直到弯管出口9处穿出变形弯管假捻器,喇叭形的进口8和出口9使得纱线较为容易的穿出或穿入,纱线通过设置两个拐弯时,获得一定量的握持;同时,转筒5能够沿轴线旋转并带动弯管旋转,变形弯管假捻器两边的纱线此时分别被加上了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捻度,实现对纱线假捻。
两个折弯保证弯管对纱线的握持长度较大,纱线弯曲延伸将在弯管1内获得一定量的摩擦力,形成弯管1对纱线的握持力,较长的握持长度使得纱线在弯管内每一处微小的局部端受到的摩擦力都较小,纱线不容易断裂,不易磨损,并且较大的握持长度使纱线整体上受到的握持力较大,保持很好的握持效果,在弯管转动时假捻效率更高。
向内压缩上筒2和下筒3使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小,凸圈4改变相互啮合的位置,由于上筒2和下筒3的端面分别与硬管6固定连接,拐弯部分的软管7角度发生变化,纱线受到弯管1内壁的摩擦力会变大,即握持力变大,适合较细的纱线或表面较为光滑的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58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苯醚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宽带信号空间分集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