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容器倒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6081.8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旭;高红云;李东昌;贺永淼;李连杰;高艳改;谷亚楠;冯长亮;王旭红;高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涿州安泰星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9/00 | 分类号: | B67C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727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容器倒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倒酸方法主要有两种:一采取滴定管/移液管精确提取酸液,主要适用于实验室用来进行少量酸液的取用,但提取时间长,操作不方便,对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和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不能满足工业的用量;二采取倾倒式,主要适用于工业中大量用酸,一般将酸容器的瓶盖取出后,直接倾倒,操作简单,缺点是倒出的液体体积很难精确,并且操作不当或倾倒过快时,由于溶液局部受热,容易造成液体飞溅,导致操作人员烫伤;同时酸溶液挥发出大量的腐蚀性气体,对呼吸道和眼睛等易暴露部位造成损伤。工业中用酸容器上瓶塞的主要功能是密封酸液,防止酸液泄露和大量挥发,在酸液倾倒过程中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酸容器倒酸装置,增加了倒酸时的密封性,避免操作人员被酸液溅伤、烫伤和酸液挥发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并通过阀门来控制酸液的流速,使酸液的倾倒易于操作、安全易控。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酸容器倒酸装置,包括耐酸塞子和耐酸管,耐酸塞子包括密封圈,内密封塞和外密封塞分别垂直固定在密封圈的外缘和內缘;内密封塞位于外密封塞内,外密封塞和内密封塞之间有间隙;
优选的,耐酸管的一端固定在密封圈上,耐酸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口连接。
优选的,耐酸管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优选为,连接端口上连接缩小型转接口或扩大型转接口。
外密封塞外侧有螺旋状条纹。
连接端口后可连接不同的转接口,转接口可根据生产需要连接口径大小不一的管路。
连接端口与缩小型转接口或扩大型转接口的连接可采用插接或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倒酸时的密封性,避免操作人员被酸液溅伤、烫伤和酸液挥发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并通过阀门来控制酸液的流速,使酸液的倾倒易于操作、安全易控。
2、外密封塞外侧为螺旋状条纹,安装时增加摩擦力,使耐酸塞子更容易安装。
3、连接端口后可选用缩小型转接口或扩大型转接口,可以与不同口径的管路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耐酸塞子的左视图;
图3是扩大型转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缩小型转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1、耐酸塞子;2、耐酸管;3、密封圈;4、内密封塞;5、外密封塞;6、连接端口;7、缩小型转接口;8、扩大型转接口;9、控制阀;10、容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酸容器倒酸装置,包括耐酸塞子1和耐酸管2,耐酸塞子1包括密封圈3,内密封塞4和外密封塞5分别垂直固定在密封圈3的外缘和內缘;内密封塞4位于外密封塞5内,外密封塞5和内密封塞4之间有间隙;
进一步解释为,耐酸管2的一端固定在密封圈3上,耐酸管2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口6连接。
进一步解释为,耐酸管2上设有控制阀9。
进一步解释为,连接端口6上连接缩小型转接口7或扩大型转接口8。
更进一步解释为,外密封塞5外侧有螺旋状条纹。
使用时,手握带螺旋状条纹外密封塞5,将耐酸塞子1的内密封塞4塞入容器口10内,外密封塞5则包裹在容器口10外侧,然后在连接端口6上连接缩小型转接口7或扩大型转接口8,缩小型转接口7或扩大型转接口8再与不同口径的管路连接,调节控制阀9,即可进行酸液的倾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涿州安泰星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未经涿州安泰星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60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