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6834.5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景雨;胡鑫;张舜;邓晓旭;纪校君;马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20 | 分类号: | B21D3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贾晓玲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钛合金 曲度 回转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成型加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
背景技术
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是一种两端敞开的中间鼓出的薄壁鼓形锥筒(如图1所示),筒体1的半径是回转轴坐标的3次函数,r=A×{1-(1-X/B)3},其中,X为回转轴坐标,A为筒体1的大端半径、B为常数。该鼓形筒体由于壁薄体积大,无法用车削加工成型,只能采用薄板焊接成锥筒后胀形成鼓形锥筒的方法。但是在胀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特别是焊缝位置。另外,还需要考虑胀形部位的变形率,按照强度要求,其变形率不得超过5-10%,即胀形后最薄处的厚度应为胀形前厚度的90-95%。该筒体最大变形是在直径约440mm处,该处需胀大到直径460mm。从理论计算看,最大变形率接近5%,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胀瓣式胀形工装的着力点的数量有限,筒体受力不均匀,若一次变形过大,则局部受力大的地方,变形率会超过10%,甚至会开裂(局部拉伸应力超过流动极限)。从理论上讲,着力点越多,圆周各点的变形越均匀,着力点的多少与胀瓣的瓣数有关。但是瓣数越多,不仅使胀形工装的制造成本增加,而且会给使用带来麻烦。另外,变形均匀与否,还与一次胀形的变形率有关。因此,如何提供适当数量胀瓣及能严格控制一次胀形的变形率的胀形工装,是实现变形均匀、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人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保证在胀形过程中回转筒体的变形率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包括底座、多个胀瓣和胀芯,所述多个胀瓣拼设于所述底座上,外侧面与所述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内腔一致,内侧拼成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锥孔,所述胀芯为与所述多个胀瓣拼合成的中心锥孔一致的锥轴,其特征在于:设有胀芯压入限位圈,所述多个胀瓣的数量为8-16中的任何一整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其中所述多个胀瓣的最佳数量为9。
前述的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其中所述胀芯压入限位圈数量为多个,每一个的高度h=(δ/n)ctgα,其中δ为总变形率,n为胀形次数,(δ/n)应≤2.5%,α为胀芯的半锥顶角。
前述的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其中所述胀芯压入限位圈固设于所述胀芯上端外侧。
前述的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其中所述胀芯压入限位圈位于多个胀瓣拼合成的中心锥孔内的底座上。
前述的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其中所述底座、胀瓣、胀芯及胀芯压入限位圈均由耐热材料制成,其中包括耐热钢或耐热铸铁。
本实用新型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通过多次胀形可保证最大变形率小于6%,确保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强度,在胀形还可作为去应力热整形胎,消除零件的残余应力,保证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尺寸精度及产品的一致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胀形工装,包括底座2、多个胀瓣3和胀芯4,所述多个胀瓣3拼设于所述底座2上,外侧面与所述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的内腔一致,内侧拼成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锥孔,所述胀芯4为与所述多个胀瓣拼合成的中心锥孔一致的锥轴,其中:设有胀芯压入限位圈5,所述多个胀瓣的数量为8-16中的任何一整数。
在图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胀瓣的最佳数量为9。该数量能保证胀形过程中不会过度变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6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柱焊送钉管悬挂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送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