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7143.7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曹;刘华栋;周鹏;万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常州)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锂电池对环境污染小、无噪音、能量高等优点,现被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作为其动力能源驱动汽车前进。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是由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构成的,其每个电池模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串、并联起来组成。而对于单体电池的串、并联,传统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坚固件将单体电池连接起来,增加了其接触电阻,从而会提高电池组在工作时消耗的热功率;另一种方式是使用镍片将电池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其缺点是操作繁琐、安装成本大,且要实现大量的单体电池进行实际串、并联起来时不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达到操作简单、易工业化生产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构成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通过固设其上的电极片将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极进行连接;两两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集流板连接,所述集流板固设于电极片上端面。
进一步,所述电极片焊接在电池模组中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上,所述集流板焊接在电极片上端面,集流板上相对于各个单体电池电极的位置设有孔。
进一步,所述电极片为薄铝片或薄铝镍复合带,其厚度为0.1-1mm;所述集流板为铝片。
按照使用目的与要求,将组成一个电池模组的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按一半正极朝上、另一半负极朝上排列好,然后将电极片放置在其上、下端,然后使用电阻焊接或超声焊接将电极片与每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进行焊接上。这就将同一电极朝向的单体电池进行了并联起来,然后再将并联起来的两部分再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大容量的电池模组。最后根据需要将几个电池模组排布在一起,在电极片的上端面焊接上铝质集流板,将电池模组串联起来形成大容量的工作电池组,集流板也作为工作电池组的大功率电流通道,从而提高了电池组的工作功率,同时还保护了电池组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一致,实现了结构设计模块化,先通过电极片将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电池模组,其单体电池的并、串联操作简单且操作速度快;并且增强了整个电池模组的结构;再将多个电池模组通过集流板连接形成电池组,易操作且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体电池,2-电极片,3-集流板,4-孔,5-电池模组,6-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1构成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通过固设在其上的电极片2将各个单体电池1的电极进行并联后再串联;两两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集流板3连接,所述集流板3焊接于电极片2上端面,其相对于各个单体电池电极的位置设有孔4。
操作时先将电极片2焊接在电池模组中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上,将单体电池并、串联起来;再将集流板3焊接在电极片2上端面,将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成一个大容量的工作电池组。
进一步,上述电极片2的材质为薄铝片或薄铝镍复合带,其厚度为0.1-1mm;所述集流板3的材质为铝片。
如图4所示,由九个电池模组5呈井字形排布,由集流板将其连接构成一个大容量的电池组6。
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常州)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常州)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7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