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服役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7483.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6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姜健;王伟;杜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123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环境 钢筋混凝土 构件 服役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耐久性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服役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处于海洋环境中的竖向承重结构如钢筋混凝土柱和桥墩一般处于三种状态,一是水下区,二是水位变动区,三是盐雾区。同时柱和桥墩还要承受上部桥梁传来的荷载。真实模拟荷载和环境共同作用下柱和桥墩服役状态的试验系统是研究其耐久性和寿命预测的前提。目前,耐久性试验常用技术是环境模拟箱。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没有考虑使用荷载作用的影响,而实际构件是负荷工作的;二是人工环境模拟箱难以同时模拟水下区、水位变动区和盐雾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试验装置中没有考虑使用荷载作用,人工环境模拟箱难以同时模拟水下区、水位变动区、和盐雾区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巧、不占试验空间且能同时考虑荷载和海洋环境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或桥墩服役性能的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柱或桥墩服役性能的试验装置,即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柱或桥墩的服役模拟装置,包括加载系统、喷雾系统、潮汐系统、控制系统和海水箱组成。
一种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服役模拟装置,所述的模拟装置包括腐蚀水箱,储水水箱,钢筋混凝土构件,带孔加载支座,穿心式力传感器,穿心式千斤顶,锚固件,拉力筋,给水水泵,出水水泵,给水管,出水管,有轨环形支架,吹风装置,照明装置,环形喷雾管,加热棒,控制器,转向头;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沿轴线方向带有通孔,拉力筋穿入通孔,底端由锚固件固定,上端依次穿入带孔加载支座、穿心式力传感器和穿心式千斤顶并固定锚固件,穿心式力传感器和穿心式千斤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模拟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施加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的荷载;给水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别与储水水箱和腐蚀水箱相连,出水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别与腐蚀水箱和储水水箱相连,给水管上安装给水水泵,出水管安装出水水泵,给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管的出水端各自安装有转向头;给水水泵、出水水泵和转向头与控制器连接;加热棒布置在腐蚀水箱的底部,加热棒与控制器连接;腐蚀水箱的上部布置有轨环形支架,有轨环形支架的轨道上分别布置吹风装置和照明装置,吹风装置和照明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有轨环形支架还布置环形喷雾管,环形喷雾管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是钢筋混凝土柱或桥墩。
所述的模拟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施加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的荷载;所述的荷载为长期荷载或疲劳荷载或静载或动载。
所述控制器通过对给水水泵、出水水泵流速的控制保证腐蚀水箱内腐蚀溶液的涨落高低、时长、水流速度以及腐蚀溶液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冲刷和波浪能;通过控制器对转向头的控制保证腐蚀水箱内腐蚀溶液的流动方向、水流速度、冲刷力和波浪能;所述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棒来控制腐蚀水箱内溶液的温度;所述的控制器还用来控制环形喷雾管中盐雾的浓度。
所述的吹风装置和照明装置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在有轨环形支架的轨道根据需要运行;优选的,所述的吹风装置是吹风机;所述的照明装置是日照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能同时真实地模拟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包括荷载、日照强度与方向、风速、风向、水下区、水位变动区、盐雾区、水流速度、冲刷力和波浪能。
2、无需加载反力架,不占空间,能满足任意尺寸柱、任意荷载比的加载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服役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腐蚀水箱,2为储水水箱,3为钢筋混凝土构件,4为带孔加载支座,5为穿心式力传感器,6为穿心式千斤顶,7为锚固件,8为拉力筋,9为给水水泵,10为出水水泵,11为给水管,12为出水管,13为有轨环形支架,14为吹风装置,15为照明装置,16为环形喷雾管,17为加热棒,18为控制器,19为转向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74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