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音炮减震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8005.0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2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施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者尼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音炮 减震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学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音炮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低音炮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音响设备,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音乐的听觉感受。但是,现有低音炮有使用过程中,低音炮震动较剧烈,从而会对地面等支撑物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一方面,产生干扰噪音,另一方面,频繁的震动,也降低了低音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音炮减震底座,专用于支撑低音炮,可有效减少低音炮使用时对地面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低音炮对地面的声音传播,起到隔音降噪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音炮减震底座,包括:下底座(2)、上底座(1)、弹性元件(3)以及减震器(4);所述弹性元件(3)包括第一平板(33)、第二平板(32)以及弹簧(31);所述弹簧(3)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33)和所述第二平板(32)之间,所述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3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33)固定安装到所述上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平板(32)固定安装到所述下底座(2)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底座(1)由第一衬板(11)及第一衬板两端向下弯折的第一折块(12)和第二折块(13)组成;所述下底座(2)由第二衬板(21)及第二衬板两端向上弯折的第三折块(22)和第四折块(23)组成;所述第一衬板(11)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衬板(21)长度;另外,在所述下底座的第二衬板内部还设置减震器(4)。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3)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在所述下底座的第二衬板内部设置的减震器(4)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四个减震器均匀设置在第二衬板内部。
优选的,在所述下底座的底面还设置弹性胶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音炮减震底座,专用于支撑低音炮,能够降低低音炮工作时对地面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声音对地面的传导,达到减震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音炮减震底座的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音炮减震底座的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音炮减震底座,包括:下底座2、上底座1、弹性元件3以及减震器4;弹性元件3包括第一平板33、第二平板32以及弹簧31;所述弹簧3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33和所述第二平板32之间,所述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3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33固定安装到所述上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平板32固定安装到所述下底座2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底座1由第一衬板11及第一衬板两端向下弯折的第一折块12和第二折块13组成;所述下底座2由第二衬板21及第二衬板两端向上弯折的第三折块22和第四折块23组成;所述第一衬板11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衬板21长度;另外,在所述下底座的第二衬板内部还设置减震器4。因此,将低音炮放置在上底座的上面,当低音炮发声震动时,上底座会向下压缩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缓冲一部分冲击力,进一步的,当弹性元件运动时,向下的冲击力再传递到下底座的减震器中,通过减震器更进一步缓冲一部分冲击力,从而达到减震隔音的效果。
实际应用中,弹性元件3数量可以为两个。在下底座的第二衬板内部设置的减震器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另外,四个减震器可均匀设置在第二衬板内部。为进一步提高低音炮减震底座的减震效果,在下底座的底面还优选设置弹性胶垫,例如,设置4个100mm*100mm*20mm弹性胶垫作为底座支腿。底座外观基层可采用12mm进口奥松板,黑色亚光烤漆面。整个减震底座可设计为以下参数:产品规格:450mm*500mm*12;重量:5kg;可承受重量:25-40kg;隔音系数:3-5分贝。低音炮减震底座能够对公寓楼隔音,降低3-5分贝。对地下室影音间能大大降低低音炮的先导效应。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音炮减震底座,专用于支撑低音炮,能够降低低音炮工作时对地面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声音对地面的传导,达到减震隔音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者尼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者尼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8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