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办公室休闲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8681.8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6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应富强;季磊;郑忠明;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C1/035 | 分类号: | A47C1/03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办公室 休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室休闲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办公椅背靠只能适当的弯曲,并不能达到可躺的效果。另外,现在大部分的产品并没有脚部的支撑机构,舒适度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办公椅存在的可躺效果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使用简单,占用空间较小,适合于办公场所的办公室休闲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办公室休闲椅,包括背靠、扶手、座板、搁脚机构以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气弹簧,所述的气弹簧的上端设有一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斜支撑杆;
所述的座板安装在支撑板的上方,且所述的座板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固设有前端支撑杆以及后端支撑杆,所述的斜支撑杆与所述的前端支撑杆连接;所述的座板的前端两侧平行设置有所述的搁脚机构;
所述的扶手设置在所述的底座的上方,并所述的扶手的后端与所述的背靠铰接;
所述的背靠的下端通过一连接块与一连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连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搁脚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连动机构包括滑块、导杆、第一推杆以及第二推杆,所述的滑块的顶端与所述的连接块固接,所述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的导杆上并可沿所述的导杆前后移动,所述的滑块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搁脚机构连接,所述的导杆的一端固设在所述的后端支撑杆上。
进一步,所述的搁脚机构为四边形机构,所述的四边形机构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以及第四杆,所述的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推杆铰接,所述的第一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第二杆的中部,所述的第二杆的上端铰接在座板上,所述的第二杆的下端与第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第三杆的另一端与第四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的第四杆的上端铰接在前端部支撑杆上。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背靠上的解锁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背靠的倾仰:解开背靠解锁器后,背靠可借助人的压力向后倾仰,进而带动滑块在导杆上向前运动,滑块的运动推动第一推杆向前运动,第一推杆推动第二推杆,致使搁脚机构的前伸,最后达到极限位置。
座板的上抬:滑块在导杆上向前运动的同时,会给导杆一个向上的力,由于导杆固定安装在后端支撑杆的凸台上,后端支撑杆与座板焊接在一起。这样,座板会在滑块的作用下向上升起。
搁脚机构回收过程:使用者先坐立起来背部离开背靠,与此同时,可用腿部施力于搁脚机构,搁脚机构回收,推动连动机构,致使滑块向后运动,背靠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办公休闲椅在常规条件下,不打开背靠解锁器,背靠不会倾仰,搁脚机构不会前伸,和正常的办公椅相同。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解开背靠解锁器,人用力后靠,背靠会慢慢倾倒,通过中间的连动机构,推动搁脚机构运动达到水平位置,起到支撑腿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结构简单,功能较多,使用方便,性价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倾仰状态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倾仰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办公室休闲椅,包括背靠1、扶手2、座板3、搁脚机构以及底座10,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一气弹簧9,所述的气弹簧9的上端设有一支撑板17,所述的支撑板17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斜支撑杆20;
所述的座板10安装在支撑板17的上方,且所述的座板3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固设有前端支撑杆19以及后端支撑杆15,所述的斜支撑杆20与所述的前端支撑杆19连接;所述的座板3的前端两侧平行设置有所述的搁脚机构;
所述的扶手2设置在所述的底座10的上方,并所述的扶手2的后端与所述的背靠1铰接;
所述的背靠1的下端通过一连接块13与一连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连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搁脚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连动机构包括滑块12、导杆11、第一推杆16以及第二推杆18,所述的滑块12的顶端与所述的连接块13固接,所述的滑块12设置在所述的导杆11上并可沿所述的导杆11前后移动,所述的滑块12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一推杆1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推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18的中部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杆18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搁脚机构连接,所述的导杆11的一端固设在所述的后端支撑杆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8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