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气体分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8751.X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锋;刘平;张林平;王建国;林云喜;张兴;亓峰;杨柳;关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月福 |
地址: | 1001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床反应器 入口 气体 分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油及化工装置的固定床反应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气体分布器。
背景技术
国内大量的炼油和化工装置中,均有大量的固定床反应器,如合成氨、甲醇和制氢装置中常配备的加氢、脱硫、高变、中变和低变等反应器。作为相应装置的核心设备,固定床反应器的工作环境通常是高温、高压、临氢及高温硫和硫化氢环境。在工作过程中,反应气从顶部进入反应器,经过入口气体分布器后,进入催化剂床层完成反应,再经出口气体收集器收集排出。典型的固定床反应器的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
目前,国内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气体分布器普遍采用的是碟板式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该入口气体分布器的底部为圆形挡板8(无开孔),上部为多层环形隔板9,环形隔板9之间以四根筋板连接,气体自上而下从环形隔板9中间的空隙向周围扩散,经反应器器壁折流,再向下分布,进入催化剂床层7进行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易知存在如下不足:
1、气体呈规则伞状流动,气流为按股状分布的流动气束6,在反应器内分布不均匀,易出现偏流和短路现象,从而会形成催化剂死区10,如图3所示。
2、机械强度较小,在入口高速气流的冲击下,会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长期操作易造成分布器结构件的疲劳破坏。其中任何一块碟板的损坏变形,都会造成入口气流分布的较大波动,导致催化剂死区10的面积增大。
3、这种入口气体分布器是通过调整环形隔板9内直径的大小、环形隔板9的数量以及环形隔板9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分布器上气体流通面积。利用环形隔板的几何间隙,反应气体分流后利用反应器封头的器壁反吹扰流,进入催化剂床层10进行反应。在反应器设计时就要考虑这种分布方式对封头的冲蚀会缩短反应器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冲击反力成为反应器失效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针对国内目前石油化工装置中固定床反应器普遍采用的碟板式入口气体分布器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对入口气体分布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气体分布更为均匀,防止发生偏流和短路,降低流体死区,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气体分布器,用于解决现有入口气体分布器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气体分布器,其底部采用带孔的圆形底板,圆形底板上部为侧向开孔的锥形筒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碟板式气体分布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锥形桶状开孔式结构简单,且机械强度好。通过锥形筒体与圆形底板的开孔,在侧面与底面形成气体的旋转扰流,入口气流由股状分布变为细束状分布,使气流分布更均匀,防止发生偏流,避免催化剂床层出现死区和短路,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同时,极大地减小了进口气体对分布器底部的圆形底板碰撞后形成较大的反向动能,其冲击力在扩散轨迹上因不断被扰动而衰减,从而减轻气流对固定床反应器器壁的冲蚀,提高固定床反应器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圆形底板上的开孔为圆形孔,且各圆形孔按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排列。
进一步,所述圆形底板上的开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8毫米,且各开孔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0毫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圆形底板上的开孔符合反应器布管限定区域的要求,且给出了开孔的尺寸要求,既符合一定的开孔率,又能兼顾圆形底板抗击气流冲击的刚性需要以及加工工艺水平的限制,气体分布更为均匀,气流对固定床反应器器壁的冲蚀减弱,提高了固定床反应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锥形筒体的侧向开孔为轴向长圆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轴向长圆孔,便于根据锥形筒体的尺寸调节开孔面积,锥形筒体越高则轴向长圆孔的轴向尺寸越大,锥形筒体的内直径越大则轴向长圆孔的数量越多。
进一步,所述轴向长圆孔分布在锥形筒体下部,且位置靠近所述圆形底板。
进一步,所述轴向长圆孔半径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各轴向长圆孔的孔间净距离大于或等于弧长12毫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给出了轴向长圆孔的尺寸及位置要求,既符合一定的开孔率,又能兼顾锥形筒体自身结构稳定性需要以及加工工艺水平的限制。
进一步,所述轴向长圆孔的顶端至所述固定反应器的进气口底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60毫米至80毫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气体偏转对进气管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8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