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硫废液干法制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8841.9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管宁辉;徐文芹;郑代颖;杜翔;李建华;徐正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74 | 分类号: | C01B17/7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法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工程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硫废液干法制酸系统,该系统技术利用焚烧制酸工艺,对石化、化工、钢铁、煤气化等行业产生的含硫废液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石化、化工、钢铁、煤气化等行业的众多企业在各自生产出主要目标产品的过程的同时会副产出大量的富含硫磺、硫氰酸铵和硫代硫酸铵等盐类物质的废液,这样的废液所含化学组分多种多样,但由于主要的成分为盐类物质,腐蚀性强,长期大量直接排放这类废液,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利用含硫废液为原料制酸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使硫资源得到成功利用。含硫废液为原料制酸是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生产”装置,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硫废液干法制酸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硫废液干法制酸系统,该系统包括含硫废液焚烧装置、炉气处理装置、转化装置和吸收装置;所述的含硫废液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所述的炉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废热锅炉、绝热蒸发全封闭酸洗装置、冷却装置、电除雾器和干燥塔;所述焚烧炉的炉气出口与废热锅炉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转化装置为3+2五段两次转化装置或3+1四段两次转化装置,且所述干燥塔的炉气出口与所述的转化装置相连通;所述的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
所述的3+1四段两次转化装置包括转化器、第Ⅰ换热器、第Ⅱ换热器、第Ⅲ换热器和第Ⅳ换热器,按照由所述干燥塔干燥后炉气的流经顺序连通所述的转化器、第Ⅰ换热器、第Ⅱ换热器、第Ⅲ换热器、第Ⅳ换热器、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所述干燥塔干燥后炉气经二氧化硫风机依次送经第Ⅳ换热器和第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一段,一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二段,二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Ⅱ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三段,三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Ⅲ换热器换热后送入第一吸收塔进行一次吸收,一次吸收后的炉气依次经第Ⅲ换热器和第Ⅱ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四段,四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Ⅳ换热器换热后送入第二吸收塔进行二次吸收。
所述的3+2五段两次转化装置包括转化器、第Ⅰ换热器、第Ⅱ换热器、第Ⅲ换热器、第Ⅳ换热器和第Ⅴ换热器,按照由所述干燥塔干燥后炉气的流经顺序连通所述的转化器、第Ⅰ换热器、第Ⅱ换热器、第Ⅲ换热器、第Ⅳ换热器和第Ⅴ换热器、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所述干燥塔干燥后炉气经二氧化硫风机依次送经第Ⅲ换热器和第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一段,一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二段,二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Ⅱ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三段,三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Ⅲ换热器换热后送入第一吸收塔进行一次吸收,一次吸收后的炉气依次经第Ⅴ换热器、第Ⅳ换热器和第Ⅱ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四段,四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Ⅳ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转化器的五段,五段转化后的炉气进入第Ⅴ换热器换热后送入第二吸收塔进行二次吸收。
3+2五段两次转化装置和3+1四段两次转化装置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辅助加热设备,所述的辅助加热设备可以是电炉,在干燥后炉气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进行第一次转化前以及第一次转化和吸收的炉气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进行第二次转化前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电炉等辅助加热设备对转化前炉气进行加热。
所述的吸收装置后还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吸收塔和尾气烟囱,所述第二吸收塔顶部的气体出口分别连通尾气吸收塔和尾气烟囱。
所述的绝热蒸发全封闭酸洗装置为动力波洗涤器、空塔和文氏管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所述的冷却装置为冷却塔、间冷器或泡沫塔。
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一套吸收塔酸循环装置或合用同一套吸收塔酸循环装置。合用同一套吸收塔酸循环装置时,所述的吸收塔酸循环装置包括分别与设置在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底部的排酸口相连通的吸收塔泵槽、设置在吸收塔泵槽内的吸收塔酸泵以及入口端与吸收塔酸泵相连通的吸收塔酸冷却器,所述吸收塔酸冷却器的出口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内上部的分酸器,所述的吸收塔酸泵还分别与成品酸冷却器的入口端以及设置在干燥塔侧壁上的开口相连通,所述的开口的位置为干燥塔填料区位置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8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