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9015.6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仁海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连接器,即一种用于水管、输气管连通的管道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输水、输气系统中,经常需要对两根或多根管道进行二通或三通连接,从而克服管道长度不够,或是需要转换方向的情况。这就需要借助额外的连接环来完成对管道的连接。因此,连接环的密封性、紧固性就对于连接后的管道是否会出现漏水、漏气等问题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器,即一种结构设计巧妙,能够保证管道连接密封性和牢固性要求的连接环,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包括有作为主体的外套管和用于把管道安装到外套管内腔内的压紧密封环;在压紧密封环的前进方向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管道退出的锁紧环;且在压紧密封环和外套管之间还安装有止退环。
所述的锁紧环上安装有固定齿;
所述的止退环具有调节圆周长度的开口;
所述的止退环上有与直齿和斜齿;且在压紧密封环的外表面上开有用于与直齿、斜齿相对应的第一止回凸台和第二止回凸台。
且第二止回凸台的外径大于斜齿所形成的环形的内径;
所述的外套管按管道进入的方向可分为锁紧密封区和连接区;
优选锁紧密封区的内径大于连接区的内径;
所述的锁紧密封区与锁紧环为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
所述的止退环安装在锁紧密封区内;
为了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在压紧密封环和锁紧环之间还安装有垫片和不少于一个的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结构设计结构巧妙,利用金属固有的过融配合性能和弹性,实现金属管路或塑料管路的紧密连接,在抗拉、扭力方面的力量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垫片和密封件);
图4: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锁紧环);
图5:本实用新型的压紧密封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止退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套管;111、锁紧密封区;112、连接区;2、压紧密封环;21、第一止回凸台;22、第二止回凸台;3、锁紧环;31、固定齿;4、止退环;41、直齿;42、斜齿;5、垫片;6、密封件;7、着力孔;8、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以及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对于所涉及的各个部件,以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作为命名的限定,而不受本实用新型所用到的具体的名词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它的名词来描述。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用到的术语进行解释:
1、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是指部件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外套管1的内径的装配关系;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在本实用新型中,是指部件的外径大于外套管1的内径的装配关系;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包括有作为主体的外套管1和用于把管道安装到外套管1内腔内的压紧密封环2;所述的压紧密封环2的外表面与外套管1的内表面发生过渡配合,在压紧密封环2的前进方向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管道退出的锁紧环3;且在压紧密封环2和外套管1之间还安装有止退环4。而且,为了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在压紧密封环2和锁紧环3之间还安装有垫片5和不少于一个的密封件6(图3)。
作为主体的外套管1按管道进入的方向可分为锁紧密封区111和连接区112(图4),其中锁紧密封区111内用于放置止退环4、压紧密封环2和锁紧环3;因此,其内径要大于连接区112的内径。而且,在连接区112中部位置最好具有内径小于要连接的管道的区域,从而使管道具有一个前进的终止点,使用时能够有足够的作用力来保证压紧密封环2、锁紧环3和止退环4与管道的外表面和外套管1的内表面发生可能的过盈配合。
外套管1可以是双通管或三通、四通管,为了方便操作,在外套管1的外表面上开有一个着力孔7,能否方便外力将压紧密封环2压入外套管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仁海,未经王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9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