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降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0650.6 | 申请日: | 2013-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赛华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降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温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压降温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室内环境温度较高的车间内,一般采用大型的风扇进行降温,由于室内温度过高,风扇吹出的风不凉快而达不到降温的目的,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或者在一些需要加湿、降温的植物栽培棚内,工作人员通过不定时地对棚内进行喷水来达到加湿、降温的目的,由于人工喷水耗时耗力,且喷水不均匀,工作量大,机械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温加湿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的高压降温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压喷雾降温机,包括有:高压雾化机和喷雾系统,所述的高压雾化机为:电机的输出轴与高压泵体内的曲轴连杆直联,电机及高压泵体设置在储水箱上方,储水箱内设置有1个以上的过滤器,过滤器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高压泵体上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的喷雾系统包括有高压管及条形雾管,高压管的一端与高压雾化机的高压泵体上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条形雾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的条形雾管为横截面为方形的管体的上平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吊环,在吊环所对应的下平面或左右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与管内连通的喷头,条形雾管之间可通过高压管连接,所述的电机通过开关键与电源连接。
上述的电机及高压泵体通过托盘设置在储水箱的上方。
上述的电机及高压泵体外设置有壳体,开关键设置在壳体上。
上述的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上述的储水箱设置在带有车轮的车架上。
上述的过滤器为2个,且为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吊环将条形雾管固定在花卉栽培棚或车间等需要加湿、降温的空间顶部,条形雾管之间通过高压管连接,高压泵将水增压后经条形雾管的喷头喷出,在空气中雾化,雾化均匀,水量容易控制,可增加室内的湿度,有效地降低空间内的温度,一般可降低室内温度在7°-10°;
2、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壳体上的开关键即可实现机器的开启与关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高压泵体采用直联,避免了转速能耗的浪费;
4、本实用新型高压雾化机设置在带车轮的车架上,移动方便;
5、本实用新型适合所有辅助加湿的场合,如花卉栽培加湿、冶炼工场降温、注塑车间、纺织车间等,加湿降温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未罩住电机及高压泵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1个喷头的条形雾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2个喷头的条形雾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一种高压喷雾降温机,包括有:高压雾化机和喷雾系统,所述的高压雾化机为:电机70的输出轴与高压泵体80内的曲轴连杆直联,电机70与高压泵体80设置在储水箱10上方,储水箱10内设置有1个以上的过滤器110,过滤器110的进水端通过水管20与高压泵体80上的进水端801连接,所述的喷雾系统包括有高压管50及条形雾管60(61),高压管50的一端与高压雾化机的高压泵体80上的出水端802连接,另一端与条形雾管60(61)的进水端601连接,所述的条形雾管60为横截面为方形的管体604的上平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吊环602,在吊环602所对应的下平面上均布有若干个与管内连通的喷头603,或是条形雾管61在吊环602所对应的左右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与管内连通的喷603头,条形雾管60(61)之间可通过高压管50连接,所述的电机70通过开关键100与电源连接。
上述的电机70及高压泵体80通过托盘90设置在储水箱10的上方。
上述的电机70及高压泵体80外设置有壳体30,开关键100设置在壳体30上,操作方便,通过开闭开关键即可实现机器的开启与关闭。
上述的储水箱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便于排出储水箱10内的水。
上述的储水箱10设置在带有车轮401的车架40上。
上述的过滤器110为2个,过滤器之间通过水管20串联连接,过滤效果好,过滤器110内的过滤芯要经常更换,以保证水质的清洁、干净。
本使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赛华,未经黄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0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氢废电池正极材料的浸出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制造粉末和/或粗粒的方法和装置